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自助旅行,改变一段人生
· 中国最北的村落:
· 做背包客 你会更成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最北的村落:
漠河北极村
■袁志柱 王冰
  褪色的黄金驿站

  北极村是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但我走进村子,却只看见街道旁零星的新楼房,怎么也找不到古村落的感觉。一位老人告诉我:“向后走才能看见老村的古貌。”果然,转过一个街口,一排排木头房子就出现在我的眼前。这种用圆木搭建的住宅,冬暖夏凉,当地人叫它“木刻楞”,是北极村传了几百年的传统住宅样式。据说盖一间100平方米的木刻楞,光圆木就要用30至40立方米。搭建木刻楞时要先用石头打好地基,在每根圆木的两头用斧头砍出楔卯,然后,再一根根地互相连接、咬合在一起,这样建成的木刻楞才能结实、牢固。

  北极村原来名字叫“漠河”,因现在巨石前的小河——漠河而得其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为对付沙俄对中国边境地区的侵略,以及时奏报军情,清政府开始修建驿站。康熙命黑龙江守军在墨尔根(今嫩江)至雅克萨(今漠河县兴安乡古城岛对岸)1400公里之间设立了25个驿站。1888年,清廷到漠河开办金矿,又沿古驿站旧址向漠河老金沟增设了6个站。清朝东北的“黄金之路”从墨尔根开始,在长达1800公里崎岖的山道间,平均每60公里设一个驿站,漠河就是最北端的第30个驿站。

  在沙石铺就的街道边,站在木板栅栏的阴影里,80多岁的王维汉老人给我讲着北极村古老的故事:100多年前,王维汉的祖先领着全家从关里逃荒来到这里。当年,这里是鄂伦春,鄂温克等北方游牧民族狩猎的蛮荒之地。传说1877年春,一位鄂伦春猎人在漠河老金沟因葬马掘穴,意外得了几块黄金。消息传开,黑龙江下游的淘金人就接踵而来,老金沟随即热闹起来。就连黑龙江沿岸以及西伯利亚后贝加尔一带的大批俄国哥萨克人,也在秋天封江终航之前乘船来到漠河。短短数月,在漠河招募的淘金人达数千人之多,大部分是山东、河北、河南的逃荒者,造屋七百余间,立窑五百余所。王维汉的祖先就在那时成了北极村的淘金人。

  到1885年初,当年的漠河村人口已达万人以上。纷至沓来的除了俄国人还有朝鲜人、德国人、波兰人等。随着淘金者的到来,客栈、餐馆、典当行业等也快速发展起来。当时各种大小商号有150余家,全盛时村中人口达1.5万之多。1887年,清朝三品大臣李金镛奉光绪皇帝旨意,率清政府调遣的500名精兵和充军发配罪犯千余人,在20名鄂伦春骑兵前引下,轻骑简从,经今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沿康熙年间开通的旧驿道,穿山越岭,披荆斩棘,逢山劈路,遇水架桥,历经36天艰辛跋涉,开辟了著名的“黄金之路”……

  百年逝去,当年的黄金盛世已成昨日旧景。现在,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开发黄金产业,王维汉成为了北极村最后的“金把头”(有实力的淘金组织的头儿)。

  寻找黑龙江源头

  一早,我来到黑龙江边的码头上,等待去落古河的车来接我。听说黑龙江的源头就在离北极村80公里的洛古河村上游,于是想沿着黑龙江去寻找这条“世界第一界河”的源头,但没找到顺路的船。几经打听得知今天有旅游车去那里,真是老天成全我。

  汽车向县城方向开出半小时,在一个叫金沟儿的地方右转上去洛古河村的沙石路。同行的一个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里还有个名字——胭脂沟。那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封的。

  1888年,李金镛在金沟开发金矿。这里金脉丰富、成色卓越,出产的黄金是当年漠河金矿局运向京城的金子中成色最好的。相传有一天,慈禧太后收到来自老金沟镌有“漠矿”字样的一堆黄金时“龙颜大悦”,将老金沟封为“胭脂沟”,意为这里金产量可供宫廷脂粉的开销了。遗憾的是李金镛在开发漠河金矿中积劳成疾,仅3年后就不幸病逝漠河老金沟,年仅56岁。为纪念李金镛的功勋,1898年,清政府颁旨在漠河为其建专祠,1935年7月,漠河村民又集资为李金镛重建祠堂。

  我没有看见上世纪建的李金镛祠堂,导游说县上将李金镛祠堂移建到山上去了,要明年才能对外开放,我们只好继续向洛古河进发。当我们翻过几座山岭再看见蜿蜒东去的黑龙江时,车子已经开进了洛古河村。这是个紧挨着黑龙江的小村落,60多户人家分住在一条街道的两侧。

  游船逆水而上,宽阔的江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接近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概是头一回亲临“世界第一界河”的缘故,我兴奋异常,愣没感到日照的强烈。船老大是个专门经营游船的主儿,他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来洛古河旅游的人就多了,全都是为了来寻找黑龙江源头的。冬天他自己用马爬犁拉游客,夏天就用机船改的游船经营生意,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

  闲聊的光景,游船行进的江面越来越开阔,一个俄罗斯村庄的影子在游船的右侧轻轻掠过。几位在江边洗澡、晒太阳的青年人,向我们这边挥手致意。船老大指着远处告诉大家:右边的俄罗斯村庄叫博克罗斯卡,再向前不远就是黑龙江源头了。

  果然,我们的视线里渐渐出现两条大河,它们在游船的前方形成大V字形,朝着我们扑面而来。左面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的河流叫石勒克河,右边发源于内蒙古与俄罗斯边境的界河叫额尔古纳河,两条大河在我国内蒙古与黑龙江省分界的地方汇合,形成一泻千里、全长4880公里的“世界第一界河”——黑龙江。回首滚滚东去的大界江,寻找黑龙江源头的幸运与喜悦,简直不可名状。

  北极村风景

  再回到北极村,村子已热闹起来,汽车、人流充斥着北极村的大街小巷,很多户外旅行者已在黑龙江码头和沿岸搭起帐篷,准备安营扎寨。据说当初将漠河村改称“北极村”,是因为历史上人们曾在这里看见过罕见的北极光奇观,还有每年夏至前后的“极昼”现象。

  地理专家测定:北极村是中国陆地的最北点。我毫不费劲地在北极村北面紧挨江边的一片树林旁,找到了那个大陆最北点的石头,但那上面只写着:“中国大陆最北点”,再没什么别的可以考证的文字,甚至连经纬度也没有标上,叫人大惑不解。

  与徐国栋的相遇,让我找到关于最北点的另一种解释。

  徐国栋喜欢旅行和摄影,居住在离漠河40公里远的图强林业局,拥有自己的摄影旅行网页——最北的摄影旅行驿站。他说他多次与一些户外探险旅行者用GPS定位系统测定,中国陆地最北点应在远离北极村100多公里一个叫“乌苏里”的地方。那里北纬53.33°,而北极村地处北纬52.29°。我想不管怎么说,北极村是中国大陆最北的乡村,这点不容置疑。

  今年88岁的李芳荣是1943年来到漠河的,那些年,冬天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3℃,冷的时间格外长,夏天热的时间特别短。据他讲,在北极村生活的60多年中,看见北极光的机会也就五六次。上世纪60年代前,夏至前后的极昼现象多达七八天,现在很少见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江边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午夜降临的时候,孩子们在黑龙江边放起一串串彩色的河灯,天空中一弯新月映照着江面上烛光闪闪的祝福……这个夜晚北极光没有出现。

  西边的天际明月依旧高悬,东方一抹淡淡的橘红却已沁染了人们期待的视线。在这个悄然而至的拂晓,在自己即将开始的又一次远行之前,我只能用心中的真诚留给北极村一份最美好的祝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8 中国最北的村落: ■袁志柱 王冰 2009-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3E00069894[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