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中考高考加分
控制越来越严
· 开通远程健康网
群众看病更方便
· 青川学生回家过年
· 宁波诺丁汉大学
今年起招收博士生
· 《麦家文集》在杭首发受热捧
· 制定肝移植领域的“杭州标准”
· 新锐越剧《结发夫妻》昨晚掀开盖头
· 真唱“考倒”歌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制定肝移植领域的“杭州标准”
20年潜心钻研,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教授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王其玲
  1月9日,凭借着20年的潜心钻研,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医一院院长郑树森教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同一台机器零件失灵了只有更换才能重新运转,人患了晚期肝癌也只能借助肝脏移植重获新生。郑树森的拿手绝活,是给肝癌病人做肝移植手术。

  1977年,武汉同济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在我国率先开展临床肝移植,但由于病人换肝后活不过一年,肝移植手术很快处于停滞状态。

  1990年,看着一个个因技术水平受限制而过早逝去的生命,正在从事博士后研究的郑树森开始向肝移植发起挑战。

  供肝短缺、肝病复发、胆道并发症……一个个难题,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病人身上,郑树森大胆创新,率领着科研团队把这些大山一座一座移走,掀起了我国第二次肝移植高潮。

  手术时,郑树森开展胆道和血管重建技术创新,在病人体内重新建起了胆道和血管,这样,手术出血少了,胆道并发症明显降低了,病人恢复也更快了。

  肝癌患者乙肝复发率高达90%,郑树森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治方案,即给病人服用“拉米夫定”,同时注射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新方法,和国外大量注射相比,每年为患者省下15万元的费用,又有效降低移植后乙肝复发率。

  由于供肝短缺,郑树森又深入研究从活体亲属身上切除部分肝脏,移植到病人体内的活体肝移植技术,拓展了供肝来源。

  在国际肝移植领域,最近10多年来先后产生了两个国际标准:米兰标准和美国标准。米兰标准规定,病人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就不能进行手术,美国标准则把这一数据提高到了6.5厘米。郑树森经过多年研究之后,于2006年提出了新制定的“杭州标准”:只要病人累计肿瘤小于8厘米,或者虽然大于8厘米但体内一些指标达到要求的,也能进行手术。

  “杭州标准”的提出,让更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病人有了生存的机会。国际移植学界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国移植外科医师协会主席布希替尔撰文写到:“杭州标准”优于其他标准,是对移植领域的重大贡献。

  如今,郑树森带领的浙医一院科研团队已经完成了742例肝移植手术。病人一年存活率达到了95.2%,5年存活率达到70%,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面对更多的肝癌病人,郑树森丝毫不敢懈怠。最近几年,他两次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器官移植免疫学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研究攻克移植免疫学难题,进一步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8 制定肝移植领域的“杭州标准” 本报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王其玲 2009-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3C00479D7A[A1-肖国强≈A5-王其玲≈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