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宁波一学校
帮学生父母找工作
· 回家路上尽量不要围观
· 一次性裁员
超二十人须上报
· “小”慈善家的“大”爱心
· 网上一个帖子 网下暖流如潮
· 民警为村民送上“平安符”
· 职工要与企业共患难
· 网上慈善拍卖助农户脱贫
· 我国网民数接近三亿
· 做精做强文化产业正当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慈善家的“大”爱心
13岁的龙游中学生谢敏瑶被授予“浙江省第二届政府慈善奖”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龙游县报道组 蓝正伟
  1月13日,来自龙游华贸外国语学校的七年级学生谢敏瑶创造了一项“纪录”,成为迄今为止我省年龄最小的“浙江慈善奖”获得者。

  龙游县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钱荣余说,他永远也忘不了接到方门街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王巧明电话的那一刻。“我们社区有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打来电话说,她想替爸爸、妈妈捐78箱4000多件羊毛衫,你们收不收!”

  钱荣余将信将疑地放下电话,赶到社区里,他看到王巧明正在指挥社区党员干部,帮忙打包和装车,旁边一名瘦弱的小女孩正忙得满头是汗,身上的衣服也很朴素,那就是谢敏瑶。

  “捐这么多,你父母怎么会同意?”钱荣余忍不住问谢敏瑶。“我对爸爸说了,灾区那么多父母失去了孩子,我们有能力就应该去帮助他们。”孩子轻声地回答。

  记者近日赶到龙游谢敏瑶的家,发现这是一间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两层民房,非常陈旧,楼下是工厂,楼上住着他们一家人。

  “是女儿的善心感动了我。”父亲谢国红并不讳言,当初对女儿的冲动有一些“意见”。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女儿约了3名同学一起上街,要为灾区募捐,当时他心里想,孩子们的三分热情,过几天也就没了。两天下来,孩子总共募到了1200多元捐款,每天晚饭时,女儿都在说白天上街募捐的事。当他听到女儿说起一名不肯留姓名的黄包车主,一口气向募捐箱里捐了3张10元纸币,其他都是硬币共50元钱时,眼睛禁不住湿润了。

  因工作原因,周一上午,谢国红就赶到杭州,晚上接到谢敏瑶打来的电话,希望父亲能带头捐款。“你看捐多少?”谢国红试探着女儿的底线。“我看就把工厂里的新衣服全捐了吧,那边有那么多人受灾,多一件就多一份温暖。”经过一天时间的考虑,他决定满足女儿的要求。“在这一点上,我得向女儿学习。”事后谢国红说,那批羊毛衫的出口地是意大利和美国,交货时间已快到了,合同金额30余万元。可当他亲自打电话向外商解释时,却意外发现,与他做了22年生意对交货时间尤其苛刻的外商,这次竟然出奇地大度,破例宽限了两个月的交货期,并要他转达他们对其女儿谢敏瑶的敬意。那一刻,他为女儿感到骄傲。

  谢敏瑶是龙游第一位个人捐款捐物超过10万元的人,后来这个纪录被不断刷新,100万,150万……龙游人的爱心被无限激发出来。县慈善总会负责人说是一个孩子的善举,感染了一座县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小”慈善家的“大”爱心 本报记者 汪成明 龙游县报道组 蓝正伟 2009-1-14 48256F32002924A64825753B0026448D[A1-汪成明≈A5-蓝正伟≈B1-李回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