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昆仑站:打开南极科学巅峰之门
· 为什么昆仑站
建在冰穹A地区?
· 位于南极最冷的地方
一个电源开关都能耐零下90摄氏度的严寒
· 建设者挑战前所未有难题
高寒缺氧使两小时效率只相当于平时的40分钟
· 中国的南极考察站
· 南极冰盖最高点立起“天鼎”
昆仑站的色彩用上了国旗的颜色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南极冰盖最高点立起“天鼎”
昆仑站的色彩用上了国旗的颜色

  1月7日凌晨2时55分,经过连续20天1200多公里的跋涉,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成功抵达冰穹A地区。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考察队从陆地到达过该区域。在距离这个海拔4093米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西南方向7.3公里处,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也开始了现场施工。

  考察队队员在冰穹A核心区放置了一座名为“天鼎”的青铜鼎,中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开始建设,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3座南极考察站。

  据介绍,昆仑站位于冰穹A核心区域的“中国圈”内。“中国圈”是一个矩形区域,被命名为“中国长城”,它把冰穹A从众多以外国科学家命名的研究属地中凸现出来,鲜明地烙印上中国特色。“中国圈”内,集中了南极冰盖科学的多个前沿领域,是蕴藏着丰富科学资源的“科学制高点”。

  中国要建的昆仑站初期是一个度夏科学考察站。南极考察站一般分为仅在南极夏天使用的度夏站和常年考察站。作为内陆站,昆仑站的功能规划根据科考队员的人数、科考内容、地域环境、内陆车队的运输能力确定。

  据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曾担任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队长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秦为稼介绍,昆仑站设计为能满足20—25人从事夏季考察,总建筑面积558.5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科研区、后勤区、科考区等,建成后可开展冰川深冰芯科学钻探计划、冰下山脉钻探、天文和地磁观测、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人体医学研究和医疗保障研究,以及实施重大科学考察研究计划。

  昆仑站站区建设分两期工程实施,此次第25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将完成236平方米主体建筑,主要是生活区和科研区,“先满足考察队员在冰穹A的生存条件。”秦为稼说。

  率先建成的236平方米昆仑站主体建筑结构为底部架空的不锈钢结构,架空的高度大约1.8米,整个建筑面标高在6米左右。外部则是彩钢护板,颜色是红色和黄色,这种颜色也是精心调配而成。据记者在内陆队物资吊运现场所见,站体的颜色颇为悦目。

  昆仑站建站项目经理、上海宝产轻型房屋有限公司的陈兆融说,将不锈钢框架搭起来后,就会把类似集装箱的11个工程舱移到钢结构里固定成为房间,包括宿舍、活动室兼餐厅、科考室、厨房、卫生间、医疗制氧机房、污水处理房等。整个站体具备了防火和耐低温的特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南极冰盖最高点立起“天鼎”
昆仑站的色彩用上了国旗的颜色
2009-1-14 浙江日报000102009-01-14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