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全国首家“摊贩公司”落户温州
· 摊贩代表组建“摊贩公司”
· “猫捉老鼠”游戏的终结
· 小商贩不是城管的“天敌”
· 新加坡为什么没有流动摊贩
· 和谐城管的民本内涵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小商贩不是城管的“天敌”
  如今以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闻名于世的新加坡,也曾在上世纪60年代面临小商小贩充斥街头的尴尬。李光耀在回忆录中对此有描述:“数以千计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卖食物,完全不理会交通、卫生和其他问题。结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烂的食物散发出恶臭异味,四处凌乱,污秽不堪。”

  姜益祥在读到这段话时深有共鸣。作为温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鹿城一分局的局长,去年夏天,他几乎每个晚上都和城管队员们一起在街头巡逻,亲身感受着“四处凌乱,污秽不堪”的城市乱象。

  温州不仅经济活跃,流动摊贩也很“活跃”。据了解,活跃在鹿城区谢池巷、大南门、五马街等中心地带的流动摊贩有上万人之多。小吃、服装、首饰、音像制品、蔬菜等食品……流动摊贩的经营门类也是应有尽有。

  去年7月,温州城管部门开始推行中心区无摊化管理,可是管理的难度可不小。城管“堵”到哪里,摊贩们随即就转移;城管们总有下班的时候,摊贩们却又活跃起来。

  同时,长期摆摊谋生,让小摊贩多以老乡为基础,形成一个个“群落”,“仅五马和大南门两个商圈,这样的‘群落’就有近20个,他们彼此间联系密切,共同逃避执法。我们堵住这个,那边又会冒出一个。”城管队员介绍说,“我们只得加大执法力度,‘蹲点’控制,耗费大量人力。”

  尽管如此,姜益祥还是认为,小商贩不是城管的天敌。他坚持推行“以礼相待”策略:小商贩第一次被城管队员发现,先教育,暂不扣车。即使要对摊贩实施处罚,也要“先让他们把手头的生意做好”。

  “除了‘堵’,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疏’。”在姜益祥的建议下,2008年8月,温州城管部门在飞霞桥、山前街、公园路、瓯江帆影,试点设立了4个临时疏导点,逐步规劝附近摊贩去那里“安营扎寨”。

  这4个疏导点的位置都经过精心挑选,既要有一定的人流量,又不能集中在闹市区,以免影响市容和附近居民的生活。例如,如今汇聚着小吃一条街的飞霞桥路,离原先小吃摊贩云集的谢池巷,步行只要几分钟,但路面相对开阔。

  另外,疏导点还要求摊贩只占用路边,保证道路以及各个路口的畅通;由专业公司雇请专人管理卫生;早市要在早上7时以前结束,夜市要在晚上20时30分以后摆出等。

  不用东躲西藏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相比较流动摊贩以前“扎堆”的中心区路口,疏导点毕竟冷清,生意也相差不少,每天收入要缩水2/3。如此一来,有的摊贩难免又开始寻思继续“流动作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小商贩不是城管的“天敌” 2009-1-13 浙江日报000102009-01-13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