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难事多,挑战多,重大考验多。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深入贯彻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民生工程,认真开展以“关注民生,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服务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载体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沉着应对保障奥运食品药品安全、重大自然灾害、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处置等重大事件的考验,坚持“五个监管”,奋力打造“三区”,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促进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和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全年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评价抽验合格率分别达99.1%、91.6%、91.9%和96.4%,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可控好转。
一丝不苟保障奥运安全
北京奥运会是百年盛事,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积极承担起综合协调职责,周密部署,强化责任,加强协调,落实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保障工作中,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不添乱”目标。
扎实开展保障奥运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行动。省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制订奥运期间食品安全控制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领有关部门对绍兴等地进行检查,并召开全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座谈会。省食安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省、市、县三级联动,对杭州、宁波等地奥运定点(备选)供应企业和配送企业、旅游景区、车站码头、特色街道等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暗察暗访。
深入开展兴奋剂专项治理。省政府成立了兴奋剂治理领导小组,省局牵头,八部门参与。对全省兴奋剂生产经营环节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检查,对兴奋剂生产企业相对集中的台州市进行了重点检查。全省共出动26850人次,检查企业11359家,发出整改通知书258份,对5家企业、7家网站进行了严肃查处。完成含兴奋剂目录所列物质的化学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的修订备案工作,并按要求中文注明“运动员慎用”字样。开展专题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反兴奋剂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全力开展供奥食品安全专项保障。我省共有85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基地)产品供应奥运赛区城市,其中5家产品直接供应比赛场馆、运动员驻地使用。按照“严控生产源头、监管流通消费、部门互联互动、保证全程监督”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对上述企业(基地)的监控,全面掌握产品批次、销售数量和购销渠道,加强监督抽检,保证产品质量。我省奥运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北京奥组委充分肯定。
沉着处置突发事件
2008年,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突发性事件的重大考验和巨大压力,全省系统沉着冷静应对,科学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减轻了事故危害。
积极组织抗雪救灾、抗震救灾。系统各级加强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积极配合做好冰雪灾害中的食品保障供应工作。加强药品供应和安全监管,对灾区、车站码头、滞留人群临时安置点等重点区域增加市场巡查和抽查检验。派出15个暗察暗访组进行查访,确保了药品市场稳定和质量安全。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省系统和医药企业快速反应,企业捐款、捐赠药械超过1.4亿元,系统各级干部捐款、交纳“特殊党费”近200万元。加强捐赠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加大药品抽检频次,及时制止并追回抽验不合格的药品。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沟通机制,保证救治伤病员所需的急救药品供应。
积极有效应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全省各级政府成立“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承担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婴幼儿筛查救治、奶制品企业监督、市场清查和善后处置工作。牵头组织和参与奶业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整治行动。
快速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加强药品应急能力建设,7个市举行了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积极应对美国“肝素钠”、“江西博雅”人免疫球蛋白、黑龙江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和温州“巨能”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组调查和检验分析,第一时间开展问题药品查控,第一时间向社会通报信息引导舆论,及时控制了事态发展,积累了应急处置工作的宝贵经验。着手研究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
让市场规范有序
扎实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组织食品安全“五小”暗察暗访行动,突出整治“两豆”、“瘦肉精”等重点产品,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实施省政府组织的全省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和省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执法的监督。扎实抓好全省“小药店”集中整治,深入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挂靠过票经营药品”整治工作。抓好238号省长令贯彻落实,制订出台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管,全省各级检查医疗机构32167家次,覆盖率达100%,责令整改4024家,处罚246家。开展保健食品广告专项整治,加大违法广告监测和移送力度,对严重违法广告进行曝光,实行消费警示,并对7个药品、9个保健食品采取暂停销售行政强制措施。
严厉查办大案要案。全年全省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328起,涉案金额4629万元,没收涉案药品医疗器械货值1152万元,吊销药品配制经营许可证11个,取缔无证经营296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5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6起,判刑18人。其中,新昌县“4·29”案件、衢州“压氏达”假药系列案件、义乌外籍人员销售假“伟哥”等案件等被评为年度十大典型案件。更加注重技术检测对案件侦破的支撑作用,新添置药品检测车10辆,全省达到20辆,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41.7%。建立华东“7+1”、浙闽赣皖毗邻五市等稽查区域协作机制,增强区域联动打假合力。
服务发展有作为
确保安全是民生,促进发展也是民生。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风云突变、急剧恶化,我省医药经济也面临十分严重的挑战。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以服务经济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己任,积极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全省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08年1~11月,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496亿元,实现利润60亿元,出口交货值1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9%、69.9%、21.4%。全省医药商业总销售完成336.9亿元,实现利润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和88.7%,主要指标继续排名全国前列。
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中,我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有为,措施得力。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为载体,积极参与省药物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新药研发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做好药品和保健食品质量标准提高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扶持,与省经贸委联合出台《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优化创业环境,开展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企业增强信心、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工作部署,共取消了5项收费项目、暂停了2项收费项目,占全省取消收费项目的五分之一。(沈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