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充盈着鲜花与掌声。我省分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的24项科技成果在闪耀的聚光灯下齐齐亮相。
24项获奖成果,都是各个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和成套工艺设备的发明或改进,背后不仅是资金与时间的巨大投入,更是科研人员令人敬佩的科学精神,以及十余年的劳苦跋涉和默默坚守。
十年磨一剑,突破即惠民
一套能通过电脑与摄像系统对脐橙、柑橘等水果外观识别并自动快速分级的智能设备,可在节省人工的同时提升水果的商品价值,不但让果农增收、果业壮大,而且让消费者采购水果也更为方便;
一套能使大小电厂处理燃煤锅炉尾气时摆脱耗水的单一脱硫技术,实现稳定、节水、高效地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技术系统,既经济又环保,目前在全国已推广80多套,3年的销售额接近5.7亿元;
一套以国内首个产业化的生物农药井冈霉素为原料,提纯出糖尿病治疗药物伏格列波糖关键中间体井冈霉醇胺的生物催化工艺,打破该种药物靠昂贵进口的困局,给糖尿病人带去福音;
一项活体肝移植创新技术及临床应用,已让100多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保证捐肝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肝源限制,找回重生的希望……
无论是发明还是改进,这些技术设备在国内独一无二,几乎全是我省科研人员十年以上呕心沥血的结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树森院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肝移植领域孜孜以求20年,才有了活体肝移植创新技术的突破。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从1994年就开始了“水果机”课题的前期准备、开题、调试、产业化,到2006年通过验收,用了12年才完成。
当记者请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水果机”成果第一完成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研究院应义斌教授谈科研的艰辛历程时,他却说:“课题尚未结束,艰辛还在后头。”
应教授说,我国作为产量世界第一的水果大国,出口却不到2%,与包装精美的洋水果难以竞争,究其原因还在于水果没有实现商品化提升,设备也只能靠进口,自主研发的念头坚定了他的科研志向。
创新无止境,芳菲之处是起点
万丈高楼,起于垒土。科技创新其实就是尝试一种种陌生的方法、攻克一道道难题,我省科研人员一次次从黑暗中开辟出光明的新路径。
采访中,科研人员说到最多的就是创新无止境。在他们看来,获得全国科技大奖只是创新征途上的一个新起点。
浙江兰亭高科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潜心钻研,使废旧沥青再循环利用的成套关键技术应运而生,不但解决了废旧沥青的归宿问题,还为国内公路工程建设的巨大需求拓宽了资源来源。
农药与医药,普通人怎么也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科研人员首先分析出生物农药井冈霉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糖尿病治疗药物关键中间体的井冈霉醇胺,可以通过生物催化技术提取。其实,从十多万微生物菌种中找到符合条件的微生物实属不易,在看似希望渺茫的地毯式筛选中,一种细胞内含有肽氮裂解酶的微生物被发现了,至此全世界第三种肽氮裂解酶被发现。科研过程虽然艰辛,却蕴藏着发现未知的惊喜!
新发现推动技术革新,革新技术又要在产业化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个庞大的科技创新系统,没有脚踏实地的科学方法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则难以为继。
“为国为民谋福祉是科研价值之所在,有价值的科研项目就做,不能太多地考虑成败。我们一直认为自己还在路上,每天都是出发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郑裕国如是说。为了挽救糖尿病人,他带领的团队不惜埋头钻研十多年。
十年心血,绽放芳华,今朝又成新起点。今天,手捧奖状的获奖者已出发,前方还有使命的召唤和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