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十年心血绽芳华
· 浙江力推建筑业“走出去”发展
· 我省全面部署“保驾”春运
· 乘客可自助办理乘机手续
· 自律总比放任好
· 龙井茶正宗与否,一看标识便知
· 解一个难题,架起一座连心桥
· 省政协举行“情系青川爱心助残”晚会
· 困难户搬进幸福新家
· 我省安排专项资金帮扶困难家庭
· 走进绿色旅游 感受生态文明
· 坚定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省建设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大力实施“固房”工程——
困难户搬进幸福新家
本报记者 阮蓓茜 实习生 汪曼
  桐庐县瑶琳镇高翔村低保户汪军水住了大半辈子的泥房子。日前,他收到了一份“新年大礼”,免费有了间100多平方米的水泥新房。多年的乔迁梦成了现实,54岁的汪军水喜上眉梢:“这牢固亮堂的新房子,我可是盼了一辈子啊。”

  元旦前一天,汪军水的新家,鞭炮声响个不停。“终于能在新家过年了。”老汪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一大早就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擦了又擦,邀请左邻右舍来做客,一起祝贺乔迁。

  汪军水家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靠种地为生,他老婆是聋哑人,两个女儿都没找到工作。一个月前,汪军水一家四口还挤在山坳里一间五六十平方米的破泥房子里,离村子有一公里的路。“天一冷,整晚冻得睡不好觉”,而更让这家人提心吊胆的是,每逢刮风下雨的天气,泥房子到处漏雨,摇摇欲坠,风雨一大,就要搬到小学堂或村子里避一下。

  去年国庆前夕,省建设厅领导带队到高翔村考察时,汪军水的聋哑老婆得知给他家造房子的人来了,激动地跑到村口,用手比划着,向他们“道谢”。

  据高翔村村支书周文清介绍,跟汪军水一样,需要有间房子遮风挡雨的低保户,村里还有3户。他说:“多亏了省建设厅帮农民盖房子,他们全都能在整洁干净的新房里,舒心过大年。”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建设厅扎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强塘固房”工程的决策,截至2008年底,通过新建、改建、修缮、置换等多种形式,使全省1.6万多户农村困难群众告别了危房、无房的窘境,住上了干净牢固的新房子。

  记者点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间间为百姓遮风挡雨的房子承载着省建设厅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建设厅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从群众最想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积极改善我省困难群众住房条件,着力破解农房建设体制机制难题,让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这正是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深刻诠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困难户搬进幸福新家 本报记者 阮蓓茜 实习生 汪曼 2009-1-10 48256F32002924A648257539004CDA0C[A1-阮蓓茜≈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