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以“微笑”凝聚人心
· 感受中国年味
· 我省援建的青川综合物流中心昨开工
· 织里万件童装 情暖青川儿童
· 我省开放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 2009年“慈善情暖万家”正式启动
· “八个有”保障在杭农民工安居乐业
· 长兴档案馆荣获国家一级馆称号
· 2008年度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揭晓
· 板栗“打点滴” 农民增收入
· 我省公布药械领域十大典型案件
· 34万多户农民看到了希望
· 我省新选拔289名
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
· 以环保促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水利部门把喷滴灌技术“本土化”,使农民朋友用得起——
板栗“打点滴” 农民增收入
本报记者 嵇 哲 通讯员 王 磊
  在余姚市海拔800多米高的四明山革命老区宓家山村,村支书宓邦宋日前喜滋滋地算起了村里的板栗收入账:全村1300亩板栗林地,其中600亩“打点滴”,比其余700亩平均每亩多收了50公斤板栗,而且“点滴”地里出产的板栗颗粒大、口感好,每公斤能多卖1元钱左右。

  宓邦宋所说的“打点滴”,就是源自以色列的喷滴灌技术。这项农业节水技术因其造价高、管理难,引进我国十余年来,主要在一些现代化农业企业推广,普通农户很少使用。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余姚水利局高级工程师奕永庆带领水利部门技术人员,将这套设施“平民化、本土化”,每亩平均造价从1200元降低到600元。

  输水管道占整个喷滴灌设施工程造价的一半。一方面,奕永庆用聚乙烯替代钢管,节省了大量成本;同时,利用余姚当地河网密布的有利条件,使用现有天然河道代替输水管道,充分利用原有灌溉设施。此外,在喷头、管道接头、水流过滤器等零配件上,余姚水利部门用工程塑料代替了原来的锌合金、铜等材料,成本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喷洒效果却不打折。考虑到一些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技术人员重新设计了管道接头,实现了“傻瓜式”操作。

  如今,余姚市已建立4.8万亩喷滴灌工程,让一大批菜农、果农、竹农甚至畜牧业养殖户从中得到了实惠。从2009年开始,省财政将每年下拨1000万元资金支持这项工程的建设。全省已有39个县(市、区)的70个项目列入首批推广喷滴灌试点工程,每亩可得到省财政200元的补助。

  记者点评: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于让农民用得起、学会用、得好处。余姚水利部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根据当地实际,将“洋枪洋炮”的喷滴灌技术改造成农民朋友用得起的“土枪土炮”,体现了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要求。源于“草根”的创新实践,看似不起眼,却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板栗“打点滴” 农民增收入 本报记者 嵇 哲 通讯员 王 磊 2009-1-9 浙江日报000022009-01-09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