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台北故宫》讲述迁徙国宝
· 65万件珍品片中亮相
· 二宝 猪肉形石
· 三宝 “毛公鼎”
· 一宝 翠玉白菜
· 《南京条约》首批迁台
· 穿越时空的“乒乓之约” 
· 追讨日本劫掠文物一并赴台
· 北京故宫现存珍宝如何留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美老一代乒乓球手相聚北京,重现37年前“小球推动大球”的难忘时刻
穿越时空的“乒乓之约” 
  潮水般掌声中,一对中美“爷孙”级乒乓球混双搭档闪亮登场:搓球、快攻、扣杀,59岁的前乒乓球国手梁戈亮和14岁的美籍华裔小姑娘邢延华不断变换打法。在与另一对中美搭档的比赛中,他俩时而耳语,时而对视,以一个精彩的12回合弧圈球对拉赢得满堂喝彩。

  看着小搭档开心的笑容,亲历中美“乒乓外交”的梁戈亮眼前浮现出当年老对手布雷思韦特的身影。37年前的春天,十几名中美乒乓球运动员“机缘巧合”地成为打开一扇外交大门的钥匙,“小小银球”撞开了中美关系大门。

  7日下午,这场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的乒乓球友谊赛,吸引了包括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和美国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在内的百余位来宾观战。当年访华的老一代美国乒乓球选手来了,回访美国的中国乒坛老将张燮林等也来了,他们有的已满头银发,有的早已远离赛场,但友谊的纽带再次把他们连在一起……

  “我要不客气啦!”

  共有4位中国选手、3位美国选手参加当日举行的4场乒乓球赛。52岁的“乒乓外交”见证者朱迪·霍夫罗斯特首位出场,迎战中国前世界冠军、47岁的齐宝香。

  留着齐肩短发、一身藏青色运动装的霍夫罗斯特跳跃着跑上场热身,步履矫健,推挡、攻球动作熟练,显得信心十足。正式比赛开始前,她笑着向齐宝香“宣战”:“我要不客气啦!”观众席上迸发出悦耳的笑声。

  虽然最终不敌比自己年轻5岁的齐宝香,霍夫罗斯特看上去非常兴奋。“乒乓球比赛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不仅让我们钩沉中美‘乒乓外交’的难忘记忆,而且把两国青年一代联系在一起。”她说。

  37年前随美国队访华时,年仅15岁的霍夫罗斯特还打不上主力。

  1971年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队在中断两届之后重新参赛。美国运动员科恩的一次偶然“搭错车”,让两国运动员有了首次交流。

  随后,中美运动员在赛间多次相遇和友好交往,被日本媒体突出报道。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哈里森来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提出访华要求。由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19位成员从香港入境,实现了对中国的历史性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来访的美国代表团。

  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2年的大门,震动了世界,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我们的球技让美国人眼花缭乱”

  “乒乓外交”成功破冰,促成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周总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1972年,以庄则栋为团长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回访美国,在白宫玫瑰园同美国球手比赛。“我们受到了高规格接待,美国各界对我们非常欢迎。我们的球技也让他们眼花缭乱,一个劲儿感叹中国乒乓球技艺了得,跟耍杂技一样。”有着乒坛“魔术师”美誉的前国家女队主帅张燮林对记者说。

  曾参与中美“乒乓外交”的乒坛宿将庄家富、梁友能、郭仲恭等,当天也赶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为中美选手助兴。在“乒乓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庄则栋,因为身体欠佳未能前来,而他的老对手科恩,则已离世多年。

  时光荏苒,老人淡去,新人辈出,中美友谊薪火相传。

  “现在,我们已是‘老兵’了,看到这些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新兵’顶上来,感到非常高兴。希望小小的乒乓球能再给世界带来新的色彩!”梁戈亮说。

  百战百胜的球拍

  比赛结束时,梁戈亮送给内格罗蓬特一份特殊的礼物:自己设计的、有双方运动员签名的乒乓球拍。

  “这是一副乒乓球拍中的一个,内格罗蓬特挑了其中的右手持拍,左手持拍将留给中方收藏。这象征中美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梁戈亮告诉新华社记者。

  内格罗蓬特愉快地收下礼物,笑着对梁戈亮说:“我年轻的时候还经常打乒乓球。有了你的球拍,我肯定能百战百胜!”

  1972年,内格罗蓬特曾随基辛格一起来华,为尼克松历史性访华铺路。这次他率团专程来华参加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庆祝活动。  

  内格罗蓬特认为,“乒乓外交”开启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们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的关系都很密切,未来30年的美中关系一定会更好!”

  “中美关系能有今天的成就,‘乒乓外交’做出了独特贡献,这让我们这些一辈子没离开过乒乓球的老人们深感自豪。”张燮林说。“过去的一幕幕永远都不能忘,希望中美两国运动员、两国人民的友谊代代相传。”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媒体点击 00008 穿越时空的“乒乓之约”  2009-1-9 48256F32002924A6482575370056C8AD[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