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文化名城 百年名校铸辉煌
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谱华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文化名城 百年名校铸辉煌
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谱华章

——绍兴文理学院发展纪实
  文化名城 百年名校铸

  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谱华章

  辉煌

  ——绍兴文理学院发展纪实

  【百年梦想 五年跨越】

  绍兴文理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任学堂监督(校长)。“开拓越学,俾其曼衍,至于无疆”,这是鲁迅先生的愿望,而在绍兴建成一所绍兴大学更是所有绍兴人的共同期盼。1993年,在绍兴旅港同乡会陈元钜、车越乔、高月明、章传信等先生的发起、倡导下,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绍兴大学,涌现了“全民行动、捐资兴学”的壮举,其声势波及海内外,绍兴旅港同乡会和绍兴人民先后捐资2亿元,这在当时被誉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成功尝试”。

  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91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正高121人、副高332人,有博士113人、硕士440人,另有在读博士生52人。

  校园占地155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另有规划发展用地1000余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1亿元。图书馆中文藏书260万册、外文藏书2.5万册,长期订阅中外文期刊2380种、电子期刊23000种。

  【人才强校 俊彦咸集】

  2004年以来学校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实施百名教授工程、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高层次人才海外培养工程,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适应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48%,硕士、博士学位占59%,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省特聘教授“钱江学者”1人、入选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151人才工程)3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现有硕、博士生导师61人,已分别与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十多所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87人,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教育经验。闻邦椿等8位院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师资实力处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科建设 异军突起】

  学校坚持做精基础学科、发展应用学科、做强特色学科,形成了“文理为基础、工管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2004年以来已投入学科建设经费1.68亿元,建成了省、市、校、院四级重点学科体系,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市级重点学科。

  近五年,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社科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0项,省哲社规划课题87项;以第一单位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15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140部;发表学术论文5410篇,其中,一级期刊论文367篇、检索论文285篇。

  学科建设特色鲜明,如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学、化学等学科在同类高校中有较大影响。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紧密结合,研究鲁迅及越地现代作家,已成为一大亮点。“越文化研究中心”是浙江省首批11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和绍兴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工商管理学科多年来开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和营销研究,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咨询部门。学校担任了“浙江省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的理事单位,建有“绍兴市医药化工重点实验室”和“绍兴市生物医药技术及装备创新平台”;倡导成立了绍兴市医药化工行业协会。化学学科目前正在公示和申请的发明专利有10余项。

  【服务地方 根深叶茂】

  学校立足地方,做到发展与地方同步、特色与地方辉映、文化与地方交融、服务与地方共赢。

  学校坚持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服务方向,特别是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征需要来规划学科建设,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以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和多学科发展总体思路为依据,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学科交叉,适时进行现有专业的调整改造和新专业建设,现有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依存度较高,在纺织、机电、建筑、医药、化工、经管等方面努力形成与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相连、优势互动的学科专业链和知识、技术创新平台。

  学校还设有越文化研究院、绍兴经济研究院、鲁迅研究所、纺织工程研究所、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规划研究所等54个科研机构,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纺织服装学院董事会等机构,这些科研院所和合作机构的成立,为学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平台,推动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同时深入开展越文化研究,把越文化研究中心、兰亭书法艺术学院、风则江大讲堂等打造成为享誉越地、国内知名的文化品牌。

  近五年来,学校与企业、地方共开展了1000多项科研合作项目,其中直接面向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性课题超过45%,项目总金额达到4600万元,其中来自企业的横向科研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80%。

  【文化品牌 润物无声】

  学校“修德求真”的校训秉承古越先贤务实尚用、开拓进取的精神,已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陶冶、感染和激励着学生。助人为乐、甘于奉献,已在校园蔚然成风,这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高度肯定,成为亮点。如:化学化工学院药学033班钱伟平同学在公交车上见义勇为的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央视12套)“大家说法”栏目和“中国法制报道”栏目等媒体专题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当代大学生践行公民道德的楷模。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卓有成效,已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多个。“毕业生爱心承诺”获第二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2008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爱心承诺”活动不仅创设了新型有效的资困渠道,形成了诚实守信的感恩文化,还营造了和谐发展的爱心文化。“风则江大讲堂”获2007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首批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在繁荣校园学术研究、打造优良校风学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大学精神、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而韩启德倡导设立的“卓越奖学金”,其中所蕴含的“摒弃浮躁,拒绝平庸,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发挥才情,张扬个性,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育人为本 群星璀璨】

  2001年6月,学校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已授予学士学位8年。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了当年同类院校中的最好成绩。

  2004年专项投入1000万元实施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教材、考试评价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等“十大质量工程”。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15门,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15项,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65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高校之一。与国外2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16位外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建成了全省高校首个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

  近五年,有200多名在校生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学生在历年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成绩优良,2008年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十大学科竞赛奖76项,总分位居全省高校第6名。

  绍兴文理学院的毕业生素以“基础实、适应强”著称,已有一批人成长为专家学者或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中,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俞可平等国内著名学者教授80余人,厅局级领导20余人,现任浙江省省级领导5人;也涌现了如中小企业板第一股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等一批著名企业家;绍兴市首批60名享受正教授待遇的专家中有一半为该校毕业生。

  2009年,绍兴文理学院将迎来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工作为中心,服务地方为重点,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文理为基础、工管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高,科学研究有特色,服务地方有成效,省内外知名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文化名城 百年名校铸辉煌
改革创新 跨越发展谱华章
2009-1-8 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11;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03;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9-01-08000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