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寻找经济转型中的“口红效应”
· 消费指数下降口红销量大涨
· 中国出口或将受益于“土豆现象”
· 经济寒流下生活必需品有刚性需求
· 危机中把握契机做支鲜艳的口红
· “口红效应”
能否助推文化娱乐消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消费指数下降口红销量大涨
  一个女人被公司通知放长假,放假的第一天,她去买了两支口红,一支橙色,一支玫瑰红;另外一个女人,在这个通常的打折购物季,买了双白色回力球鞋,而以往她一定是去香港买打折的连卡佛,她说:经济危机了嘛,但是,不消费还是很难忍受的。她们正在验证一个经济现象: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女人没有钱,或者说不舍得掏钱买其他昂贵的护肤品,但口红总还买得起。

  今年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恰恰给口红带来了市场。在经济萧条时期,口红反而热销。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眼下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口红效应”开始显现,“口红效应”一词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口红效应”是指尽管经济不景气,人们仍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但难以承受例如买车、度假等大额消费,所以转而购买相对廉价的非必需品。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近期可证实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去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

  韩国LG生活健康公司报告显示,口红在去年10月份销量比前年同期上升15%;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则说,它旗下品牌口红在2008年头9个月销量猛增44%。LG生活健康公司发表声明说:“随着经济进一步下行,更多女性青睐彩色商品。在彩妆用品中,口红相对便宜。”有媒体评论说,口红似乎是最廉价的化妆品。面对经济萧条,女性越来越依赖口红点亮妆容,争取以一张容光焕发的脸展现自信。

  经济危机之下,消费者的购物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在2001年美国9·11事件之后,当时美国的经济一度沉沦,但市场上口红的销量却大幅上扬,于是美国某知名化妆品集团提出了一个“口红指数” (Lipstick theory)的概念。之后这个表面上看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被几经验证,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nformation Resources的统计,不包括沃尔玛超市、药店以及大众商品的零售商,全美2006年总共售出6660万支的口红,远不及2001年的1.004亿支。而根据市场调研权威机构Kline公司五十多年对口红销售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概念的正确性。Kline公司经过数据比较,分析得出2003年至2006年期间,消费指数每下降1%,口红销售额每年就增长将近200万美元的价值。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消费指数下降口红销量大涨 2009-1-8 浙江日报000102009-01-08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