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寻找经济转型中的“口红效应”
· 消费指数下降口红销量大涨
· 中国出口或将受益于“土豆现象”
· 经济寒流下生活必需品有刚性需求
· 危机中把握契机做支鲜艳的口红
· “口红效应”
能否助推文化娱乐消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9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口红效应”
能否助推文化娱乐消费

  日前,日本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日本市场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在上周销量大增。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正是所谓的“口红效应”。

  眼下,“口红效应”一词已经伴随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卖的“口红”。不过想要成为“口红”,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

  “口红效应”一词在国内走红,源自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尽管“口红效应”已成为文化娱乐产业的新鲜热词,但是国内相关文化娱乐行业是否真能成为那支热卖的口红?

  在日本,哪怕大卖的游戏机PSP,也并非“超级口红”。PSP在日本单周销量超过18万台,周增幅100%。但是作为游戏机的PSP,却并没有促进其相关游戏的销量。日本游戏销量排行前50名中,至今依旧只有3款PSP游戏。这就好比DVD播放器大卖,DVD光盘却滞销。

  硬件销量和相关内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的“一冷一热”,给国内想借“口红效应”走热的电影产业和其他娱乐行业,泼上了一瓢冷水。

  “同样花几十块钱,比起喝咖啡和坐出租车来,还是看电影更有吸引力,可以带来2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满足感。”电影行业的“口红”幻想,需要国产电影有好的内容和表现手段支撑。如果没有动人的故事,也不会好好说故事,观众凭什么认定国产电影?前段时间有一部影片依靠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短期内取得了轰动效应,上座率不错。而在第二周放映之际,却票房疲软。某天晚上,上海影城数百人的影厅内,只有七八个观众。

  “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效应”,“内容为王”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

  据《文汇报》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口红效应”
能否助推文化娱乐消费
2009-1-8 48256F32002924A648257537002ADCE9[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