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富春山居图》全卷盼合璧
· 伞上西湖
· 《百家讲坛》退烧
“国学热”何去何从
· “一年两头春”与凶吉无关
· 温岭农民画家
画遍山山水水
· 今年我省3万多人
报考研究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百家讲坛》退烧
“国学热”何去何从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在很多人眼里,近年来由于丹、易中天等人“捧红”的《百家讲坛》,几乎成了“国学热”或“经典热”的代名词,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阎崇年被掴、于丹遭威胁、收视率被曝日薄西山、山寨版《百家讲坛》出现……有关专家指出,一系列冲击“《百家讲坛》神话”事件的发生,意味着《百家讲坛》进入了退烧降温期。

  《百家讲坛》的退烧是否预示饱受争议的“国学热”也将降温?人们是否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目前,这些问题成了各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普通民众心中巨大的困惑。

  记者在调查图书市场时发现,近年来,新出版的重读经典书籍,占传统文化领域书籍销量的绝大部分;而专业性较强、被学术界公认为解释精准的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竖排本、集注本、点校本等书的销量则持续低迷。第三极书局的店员介绍说,购买传统文化相关书籍的顾客一般选择较显浅的解说版,比如《百家讲坛》系列等,偶尔会有老先生来买几本老版本的古籍。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冷成金说:“《百家讲坛》并不等于国学本身。普通民众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百家讲坛》而非古籍原文接触传统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百家讲坛》将高深的思想进行大众化处理了。”

  谁都不会否认《百家讲坛》最显著特征是大众化。《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我们传播的不是学术观点,面对最普通的观众,我们要做的是启蒙和普及。”也就是说,这个节目的定位并不是专家学者所期望的“担当国学传承重任”,而是对观众进行启蒙性的教育。出于启蒙传播的目的,《百家讲坛》不可避免地涂上了庸俗化、娱乐化的色彩。王立群讲解“凤求凰”,称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追求是“有预谋的劫财又劫色”,这为许多学者所诟病,指责他是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类似的案例在《百家讲坛》中不胜枚举。

  在回答记者“今后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的问题时,冷成金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诉求会越来越明显,传统文化热潮是个必然现象,将会持续下去。

  他说,从上世纪80年代对孔子的重新评价、对儒学的热烈探讨,到上世纪90年代国学热潮伴随经济大潮在高校中兴起,再到近年来通过《百家讲坛》等民间方式推动的重读经典热潮,虽然传播方式不一样,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高度热情是一样的。

  专家们表示,《百家讲坛》的衰退只是它作为一个电视节目的正常降温,只是它的传播方法为观众所厌倦了。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看《百家讲坛》,并非因自己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而是对这个节目有许多不满,并主要集中在解读错误多、题材太陈旧、讲解太枯燥等几个方面。

  据了解,《百家讲坛》2009年春节期间将推出《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这是《百家讲坛》在题材领域的重大改革。专家认为,不论《百家讲坛》能否借此复活,但这至少说明,制片方和主讲人都仍对国学市场充满信心,人们对国学的需求依然强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5 《百家讲坛》退烧
“国学热”何去何从
2009-1-6 48256F32002924A648257535003D9F7C[A1-冯颖平≈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