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颠覆传统规则的全民娱乐
“山寨现象”从经济到文化遍地开花
· 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的节目
“山寨版春晚”面向草根平民
· 人人都可以“山寨”
民间文化中也有创新的力量
· 山寨春晚拿什么叫板
· 山寨背后的民间智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人都可以“山寨”
民间文化中也有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草根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山寨春晚”提供了充足底气,草根高手们所展现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2008年迅猛崛起的“山寨文化”,则将这种草根精神推到了新的高点。

  不过,仿造、快速、平民化的另一面很可能意味着做工粗劣、潦草敷衍,不久前以《丑女无敌》为代表的一批山寨剧就遭到了社会的声讨。正如美国学者波兹曼在其著名的《娱乐至死》中所担心的一样,“过度娱乐”很可能将受众拖入毫无节制的娱乐狂欢中消耗殆尽,最终丢弃艺术的价值和尊严。“山寨春晚”同样可能面临这样的困惑:过于草根的民间娱乐会不会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策划工作室主持人、教授王鹏认为,“山寨春晚”是对过于模式化的央视春晚的反击和反讽。当前大量出现的山寨文化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网络催生了各种反讽、自嘲、调侃式的草根艺术形态,并获得了自给自足的生存空间。很多网友表示,正如此前超女、星光大道等节目捧出的精彩新星一样,相信百里挑一、集思广益的“山寨春晚”应该能捧出耳目一新的好节目。

  “无论‘山寨春晚’最终能否成功,它迄今为止所掀动的网络热潮已经足以促使人们对现有的央视春晚给予认真反思,已经显示了它的深刻意义,这样其实就够了。”王鹏说。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看来,山寨文化总是被大众用“非正统”、“无知识产权”、“占据山头自立为王”、“小作坊”等词语与其联系,其实,虽然这个概念刚刚诞生,但是它的涵义在民间早已有之,几乎所有主流的文化最初都有“山寨”的影子。从广义上来说,人类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个山寨文化蓬勃兴起的过程,“远的如《诗经》古诗、乐府诗歌,近的如《刘三姐》里面的对歌,都可以算作山寨文化,它们最初都是诞生于民间,属于自发形成,后来才由政府采集、文人加工,从而成为经典流传下来。”

  近年来大热的国外科恩兄弟的电影、国内《疯狂的石头》、《十全九美》等影视作品由于汇集了小成本、恶搞、批判、颠覆、戏仿、反讽等特点,都有 “山寨”的成分。在上海大学社会学家胡申生的眼里,“山寨”一词和“非正规”、“调侃”、“自发”、“草根”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但“它是一个很多意义的集合体,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家对它的感受是‘可以意会却无法言传’。”

  正由于人人都可以“山寨”,民间文化的生命力在其中充分体现。专家认为,山寨产品中的创新力量是很值得肯定的,应该引导山寨文化健康发展。胡申生教授说:“也许在下一版的《辞海》里面,‘山寨’一词就会被增加一种全新的涵义,某些山寨文化还会一跃成为主流文化。”

  (本报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等报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人人都可以“山寨”
民间文化中也有创新的力量
2009-1-6 浙江日报000102009-01-06000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