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忘不了最后一箱蜜橘
· 3万元补发工资背后的故事
· 舟山党政机关不吃“年夜饭”
· 安吉低保户大病报销
向城镇职工看齐
· 披上暖心的围巾
· 临海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鄞州财政收入跃居
全省县(市、区)第一
· 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 慈溪为近千贫困农户配上“科技家教”
· 智能警务,守护未来社区安宁
· 政府出钱
请你“深造”
· “村官”薪酬 打分评定
· 性质恶劣欠薪企业
将被吊销营业执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9年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智能警务,守护未来社区安宁
—— 一个普通民警对未来30年社区警务的美好畅想
  编者按:“畅想新的30年”征文启动的消息在本报2008年12月29日一版刊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来稿踊跃。这些稿件体裁多样,充满激情。有的畅想未来的巨大变化,有的直接“穿越”时空,立足未来回望今日,以描述经济社会进步……本报今天选登本栏目的首篇。

  “畅想新的30年”征文截至2009年3月31日。征文请寄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浙江日报要闻编辑部,邮编310039,联系电话0571-85310881,传真0571-85159364;或发电子邮件至zjyw@zjnews.com.cn。

  人物名片:田舍郎,男,现年33岁,嘉兴市公安局普通民警

  未来畅想:“社区民警,是一个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全方位与群众保持‘零距离’的职业,普通但不平凡,单调但有意义。”身为普通年轻民警的田舍郎,希望30多年后,能以社区民警的身份退休。同样,他对未来的社区警务,也有着现实而美好的设想。

  “有警情!”这是2038年冬天的一个凌晨,我的脑中突然闪现一个紧急信息。这是手腕上的新一代警务表以一种特殊的微电波刺激脑神经,唤醒了我。

  别看我已经63岁,却仍是一名在岗的社区民警。这在3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30年来,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越活越长寿,退休年龄在5年前就延至65岁了。

  老伴也很赞同我继续做社区民警:“身体棒得像个年轻人,闲着反而不好。”其实,我心里明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社区警务早已高度智能化。

  社区警务室的智能社区警务系统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就会即时与我的警务表、社区警务虚拟空间连接,传递警情。

  我急忙穿衣走进书房,置身早已自动启动的社区警务虚拟空间,一眼就看到38幢2102室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统闪着红色警灯。手指一点,系统立即播放出该户屋主在举家出国度假前的录音:因为他没有申请智能家居安全系统的国际漫游,希望社区民警在其出国期间,能全权帮忙照管。

  于是,我立即打开该户对门2101室的室外监控录像,发现是两个拿着手提电脑的年轻人,通过干扰2102室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统进入房间作案。这让我想起自己30多年前刚当警察时,“邻里守望”是浙江社区警务的一大创新。(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事实上,现在是高科技“邻里守望”,每个家庭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统,不仅全部接入社区警务虚拟空间,还互相衔接。若某个家庭的监控系统失灵或被破坏,社区民警可即时调用邻近家庭的监控系统,从外围协同监控。这两个窃贼的失策,就是没想到“老办法”在高科技时代同样也有新妙用。

  10来秒后,智能社区警务系统通过自动分析比对,报告这两个年轻人是高科技惯偷,并显示出小区附近就有一辆无人驾驶的警车在巡逻。我手指一点,立即将这两人的图像及相关案情,传输给巡逻警车的智能警务系统。

  同时,我下令智能社区警务系统全面监控这两个惯偷,并启动社区大门的智能门禁应急系统,以防他们得手后逃窜。如今的社区管理早已实现智能化,没有了门卫,居民进出大门时,智能门禁系统会自动扫描核对身份。

  这两个惯偷显然也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干扰智能门禁系统后才进入小区,但应急系统一启动,就只有派出所民警和我这个社区民警才有权力准许进出。这样,两个惯偷就成了瓮中之鳖,一旦走出屋外,智能社区警务系统也将自动锁定目标,无处可逃。

  此时,巡逻警车在电子警务地图的引导下,以最快速度赶到38幢的楼下。我也从抽屉里拿出一支手电筒,穿着便衣跑了出去。可别小看这支看似普通的手电筒,平常可照明,碰到紧急情况时,却另有妙用:按一下紧急按钮,它就能喷射出一种雾体,可立即使5米内的目标暂时昏迷。

  不过,我的“特殊武器”一般不大有用武之地,因为巡逻民警的防暴武器科技含量更高。我跟在两个巡逻民警后面来到2102室门口,那两个惯偷还在屋内寻找值钱的物品。听到一声“不准动,我们是警察”后,他们呆了一下,想夺门而逃。民警手中的手枪,早已射出一束光线,他们顿时手脚酸软无力,瘫坐在地上,束手就擒。

  巡逻警车,其实也是一辆高科技的现场勘察车,上面装备了血检、痕检、指纹比对及其他物证检验设备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我配合办案人员,仅用了10来分钟就处理完毕现场,并电话通知技术部门立刻前来修复2102室智能家居安全系统。

  一起突发警情,就这样用了不到20分钟就处理完毕。早起的人们开始陆续出门早锻炼,一路上大家互相热情地打着招呼。

  回到家后,我通过国际连线把案情通报给2102室居民,请他们一家人继续放心度假。同时,把简单案情及提醒注意事项,通过智能社区警务系统,显示在社区所有住户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统上。只要居民一起床,就会自动提醒。

  上午,我还和技术人员对小区所有家庭的智能家居安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再也没有发现不正常,方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下午,我到派出所去了一趟,协助审讯那两个惯偷。回到小区后,我到几个孤寡老人家里探望。快过年了,虽说各级政府和街道、居委会都很关心他们,家里也都装有视频电话,还免费统一配置了能提供无微不至生活照顾的家庭机器人,但毕竟是冷冰冰的机器,一个人独处,还是容易感到寂寞。

  春节、新年前,每天都去小区居家养老的孤寡老人家里走一走,这也是我们民警几十年的好传统。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做警察的人情味,可始终还是不能丢的。

  (本报记者 朱海兵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智能警务,守护未来社区安宁 2009-1-5 48256F32002924A6482575340052E81C[B1-陈志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