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叶慧 通讯员 雷蕾 练彦) 这几天,850名在四川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云和师傅”依然忙碌着。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尽管这些云和农民本身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他们全部选择留守:从云和老家筹集资金投入生产,带领受灾群众劳作田头,带动灾区农民种植香菇、黑木耳增收。
正在带领当地农民重建菇棚的“云和师傅”卓炳长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两年前,我们到广元市利州区建起年产40万段黑木耳的生产基地,在地震中几乎毁于一旦,累计经济损失73万元。”看着辛苦经营的菌种厂成了废墟,他最终选择留下来重新开始,因为当地还有1000多受灾农户等着他指导食用菌种植,开展生产自救。
卓炳长一边向云和亲戚朋友筹集恢复生产的资金,申请增派技术人手,一边招募当地农民投入生产,日工资从原来30至40元提高到70至80元,用高出一倍的工钱支付给当地受灾农民。卓炳长说,今年春节也不回乡了,马上投入10多万元在灾区发展灵芝生产。他说:“灾区农民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帮扶和技术指导。”
像卓炳长一样,去年年底,云和沙铺乡的项海盛特意从四川赶回云和,高薪招聘技术工人到广元市园坝区,指导当地农民用损毁的椴木、废弃的桑叶培育黑木耳。“现在是灾区恢复生产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废弃资源发展生产,渡过难关。”
据统计,800多位留川创业的云和农民在四川共投入1200多万元资金生产自救,通过技术帮扶、订单种植、保护价回收食用菌等方式,至少能帮助灾区群众增加1000万元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