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东方的涛声,三十年波澜
· 20多部贺岁片轮番登场
· 杭州城标打算这么用
· 网上可以“养”宠物
· 农民博物馆里看历史
· “小百花”新年演出季启动
· 杭州首个小初高
一体化教育集团成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方的涛声,三十年波澜
——2008年浙江影视创作回顾

马 风
  时值岁末,回望2008年浙江的影视生产和创作,令人感慨和振奋的气息扑面而来。

  2008年,是浙江影视创作生产的一个特殊年份。中国改革开放30年风云激荡,波澜壮阔,浙江的影视创作也随时代风生水起,佳作迭出。作为浙江影视创作主力军的浙江广电集团先有电影《超强台风》的推出,再有电视剧《十万人家》的热播,到了12月,又集中推出6大电视片,分别为:电视政论片《东方的涛声》、航拍纪录片《锦绣天地看浙江》、系列专题片《浙商》、叙事专题片《丰收》、人文专题片《浙江文化地理》以及历史文献片《中国1978-2008》。这些作品以翔实的历史影像,凸显浙江元素、浙江特色、浙江风采,追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30年历程,探寻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活力之源,讴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民政策;赞美浙江人民敢为人先、走在前列的时代精神风貌,堪称近年来省级电视媒体的精品佳作。这也是浙江影视创作生产一贯以犀利的目光透视社会现实,剖析时代与社会的结构,紧紧扣住社会时代的发展脉搏,影视作品不仅贴近社会现实,难能可贵的是,在思想认识上更具有前瞻性。

  纵览2008年浙江的影视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电视专题、纪录片,真实的现实画面让人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而光辉历程有感性的回忆;二为艺术影视剧,在艺术性再创造的叙事空间里,释放对改革开放的理性思考和认知。

  在当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浙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经济文化现象。浙江商人的舞台不仅在浙江,更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特征,即广为流传的浙商的“四千”精神: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但毕竟还是表象,浙商蕴含着许多“背后的故事”和“深层次的意义”,摄制组走遍全国各省市区,远赴南美、欧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遍访这30年间有影响力的浙江籍商人,挖掘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系列专题片《浙商》在30年时间积淀之后,尽力接近“浙商”的真相。浙商是历史的亲历者、创造者,同时也是见证者和书写者,这让电视片有了别样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知名经济学家的分析和读解,更是让观众从理性高度认知浙商群的现象,以及他们和浙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30年来,浙江农村的发展变化也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注定会出现在我们深情回眸的视野之中。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大地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一片丰收的田野。叙事专题片《丰收》就是聚焦浙江农村,展示了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当视角从天空居高临下,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锦绣大地展现在眼前。说它熟悉,因为它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说它陌生,因为它是一片日新月异的热土。《锦绣天地看浙江》的最大看点在航拍,据悉,摄制组在半年时间里飞越全省90个县市,全景记录30年来浙江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航拍纪录片《锦绣天地看浙江》让我们换个角度看浙江。飞机上的视角好似泼墨涂抹,而记者的现场报道就是精妙勾勒的点睛之笔,天地之间的锦绣空间充盈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

  相比之下,政论片《东方的涛声》则是对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总体而宏观的论述,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全面阐释了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人民思想理念的递进和升华,改革实践的延伸和拓展。该片采访了数十位专家领导、重要事件当事人,纵论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展现浙江在这30年间的辉煌成就、重要创造、壮丽变迁。气势恢宏,语言铿锵,充满骄傲和自信。

  仿佛是一种补充,制作精良的人文专题片《浙江文化地理》试图在当代改革活力之下,寻找浙江历史文化的根源和精神血脉。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国1978-2008》则是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下,会同兄弟省市电视台共同完成的一部鸿篇巨制。该片站在国家的高度,采用编年体形式,全面记录了30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推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深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生动展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在艺术上,着力挖掘思想内涵和写实深度,以叙事方式,通过逐年记录每一年的重大决策、重要事件和重大成就,达到整体展示30年社会发展巨变的效果。据了解,该片自2008年3月投入创作以来,摄制组先后奔赴21个省、市、自治区,采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各界群众300多人,收集视频资料约6000分钟,拍摄文献资料1500多件,历史感强,内容厚重,气势恢弘,视野开阔,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堪称电视版的中国改革开放编年史。值得骄傲的是,这部文献片中还记录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浙江的人物和故事。

  据悉,这次“6大电视片”在浙江卫视这个“第一窗口”集中播出、集体亮相、集中“轰炸”,其规模之大、力度之强、密度之高在我省广电史上绝无仅有。

  2008年,浙江影视剧的制作生产又一次让人刮目相看,继加盟电影《集结号》摄制获得成功后,北京奥运会期间,又有浙江独资拍摄的电影《高山上的赛艇队》投放市场,在推出电影《超强台风》之后,浙江加盟的贺岁片《非诚勿扰》的票房更是直逼两亿;同时,28集电视连续剧《十万人家》作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点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收视效果良好,得到业内外人士的交口称赞。该剧以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经济社会转型为背景,以“转型期的浙商和浙商的转型”为创作命题和故事构架,讲述了一个水乡古镇及其民营企业,在遭遇生产要素短缺、环境承载有限、经济全球化挑战时,如何“腾笼换鸟”、脱胎换骨、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故事。该剧将豪门恩怨、家族兴衰、都市商战等传统叙事主题融合在一起,很有创意地演绎出一个浙商转型的故事,结构精巧、制作精良、恢宏大气,展现了一幅时代的传奇。

  东方的涛声,三十年波澜,这既是浙江改革开放的写照,也是浙江影视创作的写照。2008年的浙江影视创作花团锦簇,犹如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岁末匆匆走笔,则一日看尽长安花。对于新年,对于明天,对于未来,人们总是充满期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 00006 东方的涛声,三十年波澜 马 风 2008-12-31 48256F32002924A64825752F00424C1B[A1-冯颖平≈B1-冯颖平≈B1-吴德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