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是明开国元勋刘基的故里,文成县名就是来自于他的谥号。
最近,文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人文风景、浓郁的区域文化以及特色城镇备受全国许多媒体的关注。
刘基故里
生态 文成
——记录生态旅游县的发展路径
12月1日,央视《百家讲坛》播出题为《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的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传奇故事,文成的刘伯温作为我省首个文化名人进入了《百家讲坛》;文成的孝道文化,经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报道,全国许多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文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人给猴子挪地盘的故事不胫而走,小小的山城备受关注。
文成这个山区县的崛起,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30年来,文成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奋勇争先,特别是2000年以来,县委以实现富民强县为目标,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路子,提出了“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并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来实施,形成了系统的“12345”发展战略体系,一是坚持“生态旅游县”发展战略;二是围绕“富民”、“强县”两大战略目标;三是建设“生态文成、魅力文成、和谐文成”三大战略任务;四是打造“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出基地”四大战略重点;五是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富县、人才强县、开放活县”五大战略措施,致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努力实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跨越。这一时期,文成走出了一条既“引进来”又“走出去”的开放之路,构筑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
文成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史,是一部生态发展史,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在欠发达山区县的一个缩影。沧海横流显本色,历经艰难铸辉煌!30年的改革开放,文成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资源 集约 环保”
工业发展不走寻常路
招商引资对欠发达县来说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了保护温州的“大水缸”,文成县却宁可舍弃可能产生污染的50多亿元项目投资。
自赵山渡水库建成后,地处飞云江中上游的文成县成了温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的“大水缸”,数百万人的饮水安全系于一肩,为降低工业污染,该县主动提升接纳外来企业的“绿色门槛”,实行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并将建设项目的污染防治设施从设计方案到投入使用实行全程现场监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县共拒绝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近百家,投资总额达50多亿元。总投资超过2亿元的一家大型台资制革企业有意落户文成县,企业主不仅承诺为县财政带来不菲的税收,还愿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审批中生态标准一环卡壳,被拒之门外。
在拒绝疑似污染企业进驻的同时,文成县又着手治理县城污水这个最后的“污染点”,投资数千万元沿凤溪、泗溪等主要河道的两岸布设箱涵式管网,将县城及周边近10万人生活生产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水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经过不懈的努力,据最新监测表明,文成县境内的飞云江、泗溪、玉泉溪等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90%地面水满足功能区的水质要求,飞云江下游数百万居民饮水无忧。
保护“大水缸”的生态建设不但使文成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了该县吸引资本和客商的“金字招牌”。2002开始,文成县共引进外资项目100多个,招商引资80多亿元。通过招商选资、结构调整、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水资源开发、汽摩配、有色金属加工、新型建材等地方工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了巨屿、百丈漈、樟山、周壤、玉壶等产业基地和工业功能区。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6.88亿元,是1978年1981万元的135.7倍,年均递增18.5%。
“特色 生态 高效”
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盘鲜嫩的蕨菜干,每一段5厘米左右长,整齐划一;一盘金黄色的龙鳞笋,厚度均为3至4毫米,均匀适度……在文成县百丈漈镇的绿野美味饭店、铜铃山的铜铃山庄餐厅等处,游客们就餐时都为文成当地农产品的标准“身段”而惊诧不已。如今,文成农民养鸡种菜都有标准,5万农民掌握了21种农产品的标准生产技术,并用于生产加工。
文成以“增效富民”为基点,实施农业品牌战略,走以无公害为基础、绿色为主导、有机化为方向的生态型效益农业之路。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思路,支持帮助农民按市场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培育兔业、茶叶、水果、绿色大米、花卉苗木、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扶持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延长农业生产经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建一批“绿色”品牌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开拓农产品流通新渠道,以品牌农产品抢占市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和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主导农产品形成规模经济。依托生态旅游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强流域治理,搞好水土保持,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文成生态农业亮点纷呈,初步形成茶叶、兔业、药材、水果、蔬菜、油茶和淡水养殖等七大农业产业,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3.44万亩,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4家;农业品牌培育成果显著,共有16个产品先后在全国、省、市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初步建立了农技推广、生产资料供应、农副产品购销等农业服务体系,组建各类民间专业组织52个,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3亿元,比1978年的3188万元增长了15.1倍,年平均增长10.1%。
“蓝天、碧水、绿园”
打造宜居幸福小城
30年来,文成坚持基础先行,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大批水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点工程,一改三十年前“脏、乱、差、穷”的落后面貌,成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文成把生态作为文成最重要的优势、最响亮的品牌和最宝贵的财富,启动并规划生态县建设,编制完成《文成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整合资源,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县”构想,在温州市各县中率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2002年以来,文成县共投入资金4.8亿元,实施“蓝天、碧水、绿园”工程,建造公益林,涵养水源,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原来臭气熏天、垃圾成山的泗溪河变为休闲娱乐的黄金地段,破旧拥挤的县前街经过整治成为繁华商业街,是县城标志性的亮点工程。同时,村镇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齐头并进,县城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0.8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主要中心城镇和中心村人口不断集聚、环境不断优化,承载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0.5%提高到现在的32.5%。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新56省道瑞安至文成段、文泰、文青公路、泗溪河治理工程、体育中心、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县域等级交通网初步形成,200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809.96公里,比1978年的429.71公里增加了380.25公里,通乡公路等级、硬化率达100%,通村公路等级、硬化率达96.9%。
通过多年的努力,文成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2004年,该县获得浙江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6年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县城”;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7年底,建成省级生态示范乡8个、市级生态乡12个,生态县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同时还得到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刘基庙(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水电之乡等五张“国字号”金名片。
“建设、整合、提升”
助推资源大县迈向旅游强县
文成是旅游资源大县,绿水青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文成最重要的优势;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县,使文成成了独具魅力的小山城,为文成赢得了发展机遇。近几年,随着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服务业发展迅猛,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景区门票收入393万元,同比增长2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9.3%。
去年12月9日,温州飞云湖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与雅阁酒店管理集团澳方代表,在上海签订了委托管理合同,有着“世界顶级管家”之誉的雅阁酒店管理集团进驻文成,“打理”文成的青山秀水。这是雅阁酒店管理集团在国内接受的首个县级管理项目,它的进驻,不仅提升了文成旅游业的总体档次,同时,也拉近了文成与国际旅游业的距离。
依托资源优势,文成坚持“旅游兴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旅游作为生态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该县充分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以实施“518工程”为载体,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形成攻坚态势,实现县域旅游经济由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元化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今年,以打造“浙南最佳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目标,文成重建设,刘基文化生态园、天顶湖旅游接待中心、珊溪下湾旅游配套设施和猴王谷景区开发、西坑安福寺等项目等都在加快建设中,启动投资5亿元的五星级“雅阁度假酒店”暨“在外温州人之家”配套设施建设,来带动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重提升,全面完成百丈飞瀑引水工程建设,切实恢复百丈飞瀑雄姿;加快景区连网公路建设,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朱阳九峰景区实施深度开发;加强对“红枫古道”的保护和配套建设,努力使远上寒山的“石径”更幽、游人忘返的“枫林”更红、白云深处的“人家”更富;切实抓好百丈漈·飞云湖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总之,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实现文成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
创业创新
共同跨越
□ 吴开锋
经过30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文成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推进的跨越、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跨越、从社会事业严重滞后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跨越。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文成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文成的具体实践,是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县人民共同创造的丰硕成果,更是文成新一轮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成正处于提升区域地位的关键时期、产业提升的关键时期、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民生改善的关键时期,在许多关键领域亟待取得突破。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省委“两创”总战略,始终坚持不为过去成绩所限、不为习惯做法所困、不为各种声音所扰、不为任何困难所惧,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强化发展支撑,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利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契机,回顾文成改革发展走过的历程,这对文成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相信,通过《浙江日报》强大的媒体效应,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来了解文成,关注文成,支持文成,为推进文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作者为中共文成县委书记)
关注民生 共创和谐
好生态富了一方百姓
改革开放三十年,文成人民乘着改革的春风,团结奋进,创业创新,大胆探索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十年来,文成县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向前工业化阶段跨越。注重生态建设,为当地农户营造一方净土,为外来旅游者打造世外桃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改善了民生,鼓了农民的腰包。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63亿元增加到27.86亿元,增长了44.2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0176亿元,增加到2007年2.85亿元,增长了161.9倍;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36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13亿元,增长了14.2倍%;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0.2518亿元,增加到2007年26.88亿元,增长了106.7倍。
居住环境:重现一片净土
“用沼气方便,环境也完全不一样了。”在家里安装了沼气燃气灶的文成县黄坦镇占里村养猪专业户钟元宽说。
以生猪养殖业为传统产业的占里村曾经“臭名远扬”。“亲戚都不敢到家里来。”钟元宽说。由于家家养猪,在占里每天产生的大量猪粪无处排放,村民们只好把猪粪在房前屋后堆个遍,到处臭气熏天,蚊蝇肆虐。虽然村民们久居其间尚可忍受,但在外的亲朋却不肯进村作客。
然而这一切,在沼气利用技术推广后得到了根本性转变。2005年,黄坦镇启动了沼气治理生猪污染工程。钟元宽也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建了个15立方米容积的沼气池。虽然不大,却能消化掉家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猪粪、猪尿,一直堆满了猪粪的小院突然干净了。
“好处不只是这样。”钟元宽强调说。沼气池每天产生的沼气不仅为他省下猪舍、住房的照明电费和厨房煤气费用,还解决了与他相邻而居两个兄弟家中的日常能源消耗,产生的沼肥还是浇灌果园和菜地的良好肥料。两年间,沼气池已为钟元宽三兄弟节省开支两万多元。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投入治污资金1206.35万元,共治理规模化养殖场92家,共有1927户像钟元宽一样的养猪专业户享受到养殖治理带来的好处。
富民之道:捧起“生态饭碗”
这个夏天,开发了峡谷景廊漂流项目的文成县大峃镇苔湖村村民赵彬忙得不亦乐乎,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上千游客前去体验皮筏艇漂流。
从三年前开始承包峡谷景廊景区起,赵彬就非常重视景区生态建设,他投放孔雀、短尾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丰富景区生态,对珍稀树种进行标识提高景区档次,渐渐吸引了不少游客。当生态旅游热兴起,文成原始、纯净的旅游环境备受青睐,赵彬便根据峡谷水道两岸景色优美,水流清澈透明,时有急流,时有险滩的特点,开发了峡谷漂流。
“现在的都市人都喜欢到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进行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我就是顺应他们的需求开发这个项目的。”赵彬说。
因为生态旅游而致富的并不仅赵彬一人,如今在文成县上规模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已有25家,不少果园也打着生态基地的旗号开辟出采摘游区域吸引游客前往,良好的生态环境正逐渐成为他们的“金饭碗”。
生活品质:做个“休闲农民”
“我要去苏州、无锡旅游,看看江南景色。”今年盛产的杨梅为文成县仰山乡雅坪村农户郑明华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腰包鼓了后他决定和妻子去旅行。
郑明华家原本生活困难,动过肝手术的他身体状况不佳,难以致富,是20亩杨梅林改变了他的生活。5年前,在乡政府的帮扶下,郑明华学习杨梅育苗、嫁接、栽培技术,种下了20亩杨梅。依靠学来的知识,他对果园实行生态标准化种植,不打农药,施有机肥,并引进荸荠种、东魁种、晚稻种等成熟期不同的杨梅品种,延长杨梅的采摘期,使杨梅不仅个大味甜还挂上生态牌,错开上市高峰,赢取丰厚利润。
从一月疏枝疏果,到七月杨梅全面下市,郑明华只用半年时间就能获取之前盲目种植时三年的利润。到了8月整理好果园,他就正式进入休闲期了。
随着生态农业技术的推广,文成县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得到无公害认定,其价格水涨船高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效益。随着劳作时间逐渐减少和生活条件慢慢改善,像郑明华这样出游的农民在文成就不再是新鲜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