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村干部不再“就地取材”
· “2008台湾·浙江文化节”昨启幕
· 省社科院发布《2009年浙江蓝皮书》
· 依法行政要抓重点听民声
· 省人大财经委
组织专家评审两部门预算(草案)
· 盘点2008关键词
· 积极为妇女创业创新铺路搭桥
· 明确明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 海事人员将随救助飞机执法
· 加快投资,培育新优势
· 全力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娃哈哈”宣誓践行道德承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加快投资,培育新优势
——我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述评(下)
本报记者 金 涛
  犹如钱江潮涌。

  从横跨杭州湾的嘉绍大桥到穿越宁绍平原的杭甬客运专线,从东海之滨的三门核电站到浙西山区的高速公路,从京杭大运河浙江段改扩建到舟山30万吨造船项目,浙江的重大项目建设从未像今天这般只争朝夕;

  从基础设施到农林水利,从保障性安居到社会事业,从生态环保到自主创新,浙江的重大项目建设从未像现在这样如火如荼。

  在2008年的日历即将翻到2009年之际,让我们的思绪掠过阳光下的冬日,去追溯、撷录那一个个富含春的气息的瞬间——

  高效决策,折射浙江速度

  关键时刻,又见浙江速度。

  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掷地有声的号令在浙江大地激荡。省委、省政府迅速贯彻、及时部署,将中央十项措施尽快落地!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密集召开,主题大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重大项目建设。我省提出,紧紧围绕“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思路,以推进铁路现代化及公路、能源、水利等项目建设为龙头,抓紧启动一批对经济增长见效快、有利于发展环境改善的重大建设项目。12月25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以大工程、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优化项目结构,加强投资项目保障,促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通过扩大投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迅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一份沉甸甸的“大单”迅即出台:我省排定了明后两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涵盖了保障性安居、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六个方面,清晰地勾勒出未来几年浙江重大项目建设的脉络——(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铁路现代化建设再兴高潮。我省加快推进以“六线两枢纽”为重点的现代铁路网建设,组织实施沪杭、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和杭州东站扩建项目,争取开工建设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杭长客运专线、九景衢铁路和宁波枢纽,力争通过四五年的努力,把各地级市(除舟山外)通过轨道交通连接起来。

  强力拉动交通投资。大力推进以高速公路网络为重点的公路建设,争取明年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杭新景建德至开化段、龙庆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杭州至金华段拓宽等项目,加强高速公路与国、省道联网,与铁路、港口的相互衔接。同时抓紧实施港口、机场、内河航运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萧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2009年至2012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总计将追加投资618亿元,使本届省政府交通建设规模达到2818亿元。

  加快推进能源项目。加快以核电和电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组织实施秦山核电一期扩建、嘉兴电厂三期、浙能乐清电厂二期等项目,争取开工建设三门核电一期、浙能绍兴滨海电厂、舟山六横电厂等项目,力争明年建设500千伏变电容量325万千伏安、线路213公里,建设220千伏变电容量606万千伏安、线路421公里。

  大兴“强塘固房”工程。抓紧组织实施一批千库保安、海塘和堤防加固、水资源保障、重点围涂、防洪排涝等重大项目。全省明年水利建设的投入将达230亿元,5年内将达1100亿元。

  ……

  蓝图甫定,未来可期。

  省发改委负责人满怀憧憬地说,扩大政府投资将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从而对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生积极效应。从短期看,这是对经济的强力拉动、发展信心的强势提振;从长远看,无疑将提升全省区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推动全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

  扎实推进,再造浙江实力

  关键时刻,又见浙江精神。

  浙江人敢为人先,浙江人脚踏实地,浙江人负重前行,这种精神特质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进程中同样展现得淋漓尽致。

  能快则快,宜早则早。浙江各地纷纷快马扬鞭。

  12月14日,被誉为杭州湾“第二通道”的嘉绍大桥及南北线接线工程开工;4天后,杭州钱塘江沿岸的钱江隧道、九堡大桥等五大工程同时开工;同日,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兴建;26日,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湖嘉申线航道嘉兴段一期工程开工……

  数据显示,2008年省级财政新安排100亿元用于以铁路现代化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三个千亿”工程完成投资1336亿元,新增高速公路422公里,新增6000千瓦以上发电机组容量373万千瓦,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513公里,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项目建成,温福铁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宁杭、杭甬客运专线等项目开工……这些重点项目的开工和顺利建成,既为今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个个重大项目争分夺秒的背后,凝结着各地、各部门精心谋划、通力协作的大量心血。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资金“输血”。省政府及浙江银监局、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先后出台了金融支持浙江经济发展的意见,鼓励全省金融机构用足用好用活信贷规模,加大对浙江经济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全省全年贷款新增4300亿元;省政府为银企搭建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平台,现场签约金额超过400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总行相继来杭州与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标都是同一个:未来3年内将大幅增加对浙江的信贷投放量……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土地保障。省国土资源厅启动 “重点建设项目推进服务月”活动,加强与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衔接、协调和沟通,建立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情况通报制度,积极推动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工作,确保具备报批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快报批、早启动,推进全年6万亩重大项目用地指标报批工作。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离不开科学发展。争分夺秒争项目、批项目、引项目、建项目,并不意味着重走低成本、低附加值、低效益的老路,并不意味着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项目就可以借机“死灰复燃”。省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当前各地既要抢抓机遇,不断加大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同时又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坚决淘汰落后项目、落后产能。

  12月16日,省纪委、省监察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审计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对新增中央投资在我省的管理和监督。紧接着,省委、省政府派出4个检查组分赴各市开展不定期检查,重点督查有关地方和部门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政策措施;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及省规定的投向;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做到公开透明等。

  保增长、抓转型,两手都要硬。我省在引导各地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十分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既立足当前,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又着眼长远,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已经排定的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主要是从我省重大项目行动计划即“三个千亿工程”中180个项目里筛选出来的,都经过了精心论证和长时间的准备,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实施条件。“这些项目绝不是什么‘拍脑袋’工程,不会形成重复建设,更不会形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省有关方面负责人的表态掷地有声。

  面朝未来,春暖花开。我们坚信,重大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必将带动浙江经济这列火车在神州大地上跑得更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加快投资,培育新优势 本报记者 金 涛 2008-12-30 48256F32002924A64825752E00513D32[B1-郑建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