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发展大物流浙江交通大有可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发展大物流浙江交通大有可为
浙江交通发展大物流的探索
  发展大物流浙江交通大有可为

  浙江交通发展大物流的探索

  20多年前的1985年5月,有几个在刚刚兴起的义乌市场拉货的三轮车夫架起一台磅秤,放1张开票的桌子,成立了当地第一家联托运处,将各种货物拼装起来,用汽车拉到南京浦口,再转从铁路运出。他们或许没想到他们经手的装满各色小商品的麻袋、行包,将汇成浙江市场经济发展史上最壮观、最具财富意义的物流。

  如今,义乌已与萧山国际机场和宁波港共同成为浙江省政府确定的三个“大通关”建设重点,而义乌国际物流中心事实上也已成为上海港、宁波港延伸的“陆路口岸”,目前有30余家国际货代企业集中办公并承办整箱、拼箱出口货物的订舱、配载、报关等业务。达飞、联邦、联合、敦豪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落户义乌,“大通关”建设使小商品物流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快,一张从义乌始发遍布全球的物流网正在延伸……

  而作为行业管理者,义乌市交通局副局长吴新建,对义乌市场如何催生物流业及它又是如何伴随着义乌市场起步、发展、规范,记忆犹新。

  市场货物的大进大出,使得托运的利润一夜间丰厚起来,精明的义乌人又涌到了一座“金矿”门前,一时间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乡镇企业几乎都挂靠了大大小小的运输公司。

  面对这一哄而上的“掘金潮”,义乌市政府审时度势,组织交通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多次进行整顿。

  1990年,政府成立“联托运整顿指挥部”;

  1995年,政府成立联托运开发总公司;

  1997年,政府彻底打破了线路的垄断;

  2004年,国家实行新的道路运输法规,道路许可证彻底退出舞台,义乌联托运彻底放开,联托运业也加速从最初的单一的运输,向集仓储、配送等多种功能的物流业发展。

  正是义乌市政府及交通部门一系列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使得义乌的物流业步入了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

  差不多与义乌同步,在柯桥、在萧山、在路桥,与一个个遍布浙江的专业商品市场兴起同步,一个个联托运市场在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培育下,伴随着商品市场共生共荣……

  无独有偶,在与浙江万里之遥的德国,政府及交通物流主管部门对物流业的培育,已经使德国物流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业内人士介绍,德国即便在“小政府”体制下对物流经济仍有很深的介入,主要体现在:

  加强规划引导。德国政府规划了39个物流园区,目前已经建成33个物流园区,平均规模2000亩以上,入驻企业50家以上,辐射面积1万平方公里。

  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德国为加大对物流的投入制订了一系列法规,《德国地方交通资助法案》规定物流园区的公路连接线政府投资限额为75%;《联邦铁路建设法》规定物流园区的铁路连接线政府可100%投资。在德国中部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为:市政府占42.5%,州经济开发部占35.5%,联邦铁路占14.7%,物流企业仅占7.3%。

  提供土地政策支持。德国联邦州政府加强对规划确定的物流园区的土地支持,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减少物流业分散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德国政府对一些重要物流园区的土地无偿提供,如巴伐利亚州纽伦堡物流园区,州政府一次性无偿划拨800万平方米。

  正是在政府及交通物流部门的支持培育下,德国物流业如今已成为仅次于对外贸易和汽车工业的大产业,排第3位,2007年营业收入达1890亿欧元,有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员260万。德国邮政2007年营业收入达到635亿欧元,排物流业世界首位。

  物流业在浙江的成长历程以及德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特别是交通物流主管部门,在建设大物流业的过程中,作用巨大,大有可为。

  河南许昌的货车司机郑志前因为运货业务关系,几乎每个月都要到杭州2趟,运完货后在杭州有空闲时间,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不是杭州的西湖,而是穿过钱江二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出口附近的传化物流基地,在那里,老郑每回都不会空手而归,他回程的货最多一天就有着落了。

  传化物流基地就是当地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建起的浙江第一个现代化的物流基地,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每年从这里发出的物流价值高达400亿元,当地政府的税收超过4亿元。

  像传化这样的物流基地,按照省交通部门的工作计划,还有很多,眼下浙江交通部门正结合全省交通物流基地规划,重点扶持12个物流基地,各市、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重点扶持若干个物流基地或配送中心,全面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建设。

  同时,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统筹推进、分级负责”的原则,交通部门将对重点物流基地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对连接重点物流基地的集疏运公路、水路的新改建项目给予扶持,其集疏运交通网络未列入交通建设规划的,在规划修编时优先调整,对已列入规划的,在年度投资计划中优先安排。列入省、市、县交通主管部门重点扶持物流基地的集疏运公路建设补助分别按照省道标准、省道和县道中间标准、县道标准进行补助。

  建设物流基地,关键要培育起一个朝气蓬勃的物流企业群体,培育出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据悉,省交通部门将按运输类、站场类和综合类等业务领域,分类择优加以培育扶持。省重点培育10~15家物流龙头企业。

  对重点交通物流龙头企业,在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减排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通过简化年检年审手续、推荐行业先进、企业等级评定等行业管理方面予以支持。

  对道路货运企业车辆总吨位在2000吨以上,平均吨位在8吨以上的(含全资子公司车辆)的物流企业,其营运货车养路费和公建金在原有规费缴纳标准上再实行全年9个月包缴政策,对新购买的240马力及以上牵引车头予以相应补助。

  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对物流的促进作用更加重要。为此,省交通部门加快了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眼下正组织建设浙江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构建系统框架,5年内全面建成。基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公益性,因此,物流通用业务软件、货运及物流平台的建设以及初期的运营管理费用由政府统一安排资金承担。

  冯爱倩是义乌市场最初的17位小商贩之一,说到物流,在她的记忆里,最初就存在她们的货郎担里,而后是挤火车闯荡全国的大包小包中,而如今则到了义乌兴旺的物流公司,还有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即将远涉重洋的集装箱中,她相信,随着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对物流发展的培育、扶持,大物流必将带来大发展、大繁荣。

  【浙江交通发展大物流的新举措】

  【浙江交通发展大物流的优势】

  今年初,国家开始推行大部制改革,原来只管公路与水路的交通部,更名为交通运输部,航空、邮政纳入了管理范围,承载物流的整个综合运输体系,除了未来几年内要承担大规模建设任务的铁路,由铁道部管理外,其他几乎都成了交通运输部的管理范围,这为交通部门更好地服务、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就浙江而言,综合运输体系中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行业管理机构是交通部门,2007年全省完成的公路水路货运量及周转量分别占综合运输体系的98%和93%,我省国际贸易货物的99%以上走水路。而“大部制”改革的深入,在管理体制上为交通部门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创造了条件。

  运输是物流的基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运输和仓储是物流供应链的核心,且运输费用呈加快增长态势。2007年,全国运输费用为24708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4%。在运输费用中,道路运输占63.2%、铁路运输占10.2%、水上运输占13.8%、航空运输占1.1%、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占10.7%。

  站在北仑港集装箱码头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奔忙的集卡,挥动着吊臂上下舞动的桥吊,彰显着宁波-舟山港建设世界级大港口的热情。

  就在一水之隔的舟山群岛,数十万吨级的油品码头、煤炭码头正蓬勃发展,岙山岛上国家石油的战略储备基地,六横岛上即将投运的浙江乃至华东最大的煤炭储运基地,其背后蕴涵的正是大港口带动大物流的火热场景。

  2007年,宁波–舟山港整合优势逐步显现,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迅猛,突破4.7亿吨,居全国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3万标箱,跃居为全国第三位;航线总数超过200条,其中,国际远洋干线达100多条。马士基、地中海海航等世界前20位的海运物流巨头,都在宁波-舟山港设点落脚,开辟航线。

  显然,作为行业管理者,大港口建设的规划者、实施者,浙江交通部门在依托世界级大港发展大物流上,具有天然的优势。

  浙江交通发展大物流的

  主要任务

  构建完善的运输网络。建立起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完善的运输网络。公路水路运输线路(航线)要和航空、铁路、管道运输等线路合理衔接,相互配套,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灵活、便捷、门到门服务和水路运输运量大、运价低的优势。以干线公路运输网络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特许经营和品牌联盟等方式整合各类货运资源,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和省内主要城市至国内主要城市的干线运输网络;整合城乡区域配送资源,有效解决区域内尤其是农村货物的高效集散,形成不同层面的区域集散网络;着力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嘉兴港和温台港口群为两翼的全省沿海集装箱内支线运输网络,重点发展大宗散货运输市场,开拓石油及其制品和集装箱运输市场,包括内河集装箱运输、江(河)海直达运输两个领域。

  提高运输组织程度。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输,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出台各种措施,鼓励运输企业做强做大、强强合作或成立企业联盟,以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降低运输成本;鼓励企业推广先进的运输组织技术,提高运输效率,如发展甩挂运输;大力发展危险品运输、冷链运输、特种运输等,促进运输专业化发展。

  提升运输设施、设备水平。进一步加强运输通道、内河航道和港口集疏运网络的规划建设,依托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络,以我省九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为重点,构建浙北骨干航道与嘉兴港、杭甬运河与宁波-舟山港、瓯江与温州港的海河联运体系;按照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加大公水联运等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中转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主要港口的疏港公路基本完善,港口与公路、铁路、机场、航道、管道网衔接紧密,成为重要的物流枢纽,并不断拓展港口的经济腹地;注重资源整合,形成完善的包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多层次的物流节点体系,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引导运输车船结构向大型化、标准化、专用化、清洁化方向发展,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提高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

  提高运输信息化和标准化。建立以企业信息平台为基础、公共信息平台为核心、企业平台及公共平台联网为手段、诚信化管理为主线,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服务社会为目标的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标准化和提升行业公共管理能力。研究制定交通物流、货运等标准,推广应用交通运输部、质量技监等部门已出台的有关物流标准,提高交通物流业发展的标准化程度。

  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规范市场准入程序,为企业设立分支结构提供便利;出台各种规章制度和有效措施,来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城市配送、我省集装箱外流、车辆外挂等;加强物流市场诚信和规范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打造诚信行业。开展物流企业诚信评估,通过物流公共服务网络等载体,记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企业诚信和安全记录;建立物流企业质量信誉档案,做好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建立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遏制恶意竞争,维护物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严格从业人员资质培训,鼓励采用GPS等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营运车船、货物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08 发展大物流浙江交通大有可为 2008-12-29 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25;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08;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21;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22;浙江日报000082008-12-29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