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宋画全集》:中国绘画的“信息革命”
· 保护文物更要传播文化
一套书破题古代名画
“藏用两难”
· 专家谈《宋画全集》
· 与“传说中的英雄”一一会面
绘画信息革命影响未来文化方向
· 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中国画理应是中国“印”得最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中国画理应是中国“印”得最好

  究竟哪些作品是宋代的?作者署名是否都可信?在目前标注为宋代的作品中,有没有混入辽、金或西夏的作品?

  作为《宋画全集》的执行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许洪流博士笑着回答说,如果想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再出书,可能100年后仍然看不到《宋画全集》。

  事实上,在学者眼中,将《宋画全集》定位为工具书的意义就在于,把学者的不同结论“收”起来,把这些疑问“存”起来,抛给读者,对于有心的读者而言,一件作品,很可能就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重大研究课题。

  同样,在编撰者眼中,收入《宋画全集》的每一件作品,也是一个个研究课题,不时出现“难啃的骨头”。

  如何取得收藏机构的信任,直至最终得到他们的允许获取图像和印刷版权?如何精细地拍摄作品、扫描作品、印刷作品使其最为接近原作?在拍摄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文物的安全?在印刷出版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版权不受盗版者的侵犯?甚至在最后的装订环节,如何保证厚重的图书经得起千百次的翻阅而不至于散页?……

  记不清总共跑了几趟日本,但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副所长金晓明清楚记得,去了三次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才拍到对方的镇馆之宝,五代董源的《寒林重汀图》。

  为了感动日方,第一次会面时,工作组把100多公斤重的专业摄影设备,亲自抬到位于山上的黑川古文化研究所。然而,谈判在3小时后失败。

  回到杭州后,编委会又去信表明心意:“想出版高规格的宋代绘画全集,如果像《寒林重汀图》这样重要的作品不入选,对画册是个损失,对于作品而言也是个遗憾。”

  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日方只准浙大的摄影师拍摄一张作品整体的照片,于是有了金晓明等人的第二次日本之行。

  拍得这张8×10英寸(20.3厘米×25.4厘米)大底片之后,编委会继续与“黑川”联系,说明还需要以较小的取景范围翻拍原作,以保证图书中有更清晰的《寒林重汀图》的细节图。

  终于,在今年的7月,日本工作组第三次“爬山”,在“黑川”拍好了出版《寒林重汀图》所需的所有底片。

  除了文物保护,图像的版权保护,也是收藏者十分关注的方面。为此,编委会采用多重“保障措施”以打消合作方的顾虑。

  为严格保护海内外宋画收藏机构对宋代绘画的版权,编辑委员会与所有宋画收藏机构签署《〈宋画全集〉使用图像资源协议书》中,郑重承诺图像资源“仅用于编辑出版《宋画全集》”,即便由我方拍摄的底片,在用完后也赠与收藏机构。

  在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宋画全集》制作室里,不仅启用了浙大最高级别的安全保密设备,而且落实专库专人保管和双锁双人提用、归库制度,打样稿和不合格印刷品均彻底销毁,绝不外流。图像中则设置防盗版标记,以各种手段防止发生侵权行为。

  许洪流介绍说,即使在装帧环节,编委会同样不敢有丝毫松懈。有一段时间,他们的办公室里,响亮着“唰唰唰”的翻书声,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翻着样书,看看装帧是不是经得起“千百次翻阅”的考验。

  这样的“数书”经历,哪怕是作为资深美术编辑的李介一,之前也从未体验过的。但他和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的感受很一致,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是共同在做“一部属于自己的书”。

  “中国艺术史研究,应该回归到中国。中国绘画,理应是中国‘印’得最好。”如此“苛刻”的自我要求,同样也是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宋画全集》编委会主任张曦的信念。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4 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中国画理应是中国“印”得最好
2008-12-29 浙江日报000142008-12-29000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