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越是困难,越要勇于探索”
· 我省又有33家单位
获准博士后试点
· 在校大学生创业最高可获20万资助
· 多措并举 多管齐下 多元服务
· 全国首部抗震救灾话剧
《坚守》感动杭城
· 奉化10多万员工义务投工一日
· 目标——“时速300公里”
· 年底我省多阴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目标——“时速300公里”
——省发改委主任厉志海畅谈浙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本报记者 张 帆 应建勇
  这是一个梦想的启航——今天,铁路杭州东站枢纽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宁杭客运专线、杭甬客运专线建设动员大会举行,浙江跨出了迈向铁路客运“时速300公里”的第一步。

  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浙江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将浙江陆上交通带入了 “时速100公里”的时代。而从今天起,经过四五年的建设,包括宁杭、杭甬客运专线在内,沪杭、甬台温、杭长、金温扩能等6条客运专线将全部建成,浙江铁路的最快时速可达350公里,浙江陆上交通将实现“时速300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深长。百年之前,1907年8月23日,浙江境内第一条铁路——江(干)(湖)墅线建成通车,这条南起杭州江干闸口、北抵杭州拱宸桥湖墅的铁路,全长仅16.135公里,时速仅几十公里。

  百年之后,浙江大地上的火车将在风驰电掣间跑出300公里以上的时速。

  这一数字的背后,浸透着浙江人多少的努力?这一数字的前面,又意味着什么样的灿烂?本报记者在开工现场专访了省发改委主任厉志海。

  铁路从交通“短腿”迈向

  率先实现现代化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隆隆作响的火车往往意味着滚滚财富的流动。然而,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经济大省浙江,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却相对滞后。

  厉志海介绍说,目前我省主要铁路干线能力饱和,季节性运能依然十分紧张;铁路客货运量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增长缓慢,2007年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仅占全社会客货运量的3.13%和2.25%,铁路运输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是一个尴尬的数字——目前浙江只有1200多公里通车铁路,人均只有2厘米多,相当于半根火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铁路已成为浙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发展中的“短腿”。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省委、省政府历来对铁路建设高度重视,一直在谋划浙江铁路建设的新蓝图。”厉志海举例说,仅今年省领导就专题听取铁路建设有关情况汇报21次,省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商谈5次,省发改委牵头召集各种协调会议25次,并多次赴京汇报衔接工作。

  “铁路建设自身投资大,能有效拉动内需,建成后还能对拉动经济起到显著作用。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把铁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主领域、主战场”,厉志海说:“浙江铁路建设由此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前所未有”既包括投资强度的空前,也蕴含了铁路建设技术标准的飞跃。

  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涉及我省的有三条:南京—杭州客运专线,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杭州—南昌—长沙—昆明客运专线,加上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金温扩能项目,我省境内客运专线总里程约1200公里。

  这些项目中,沪杭、宁杭、杭长等客运专线的设计行车时速将达到350公里,超过一般直升机的飞行时速。浙江人将享受贴地飞翔的新感觉,浙江也将由此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

  四到五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客运专线开工后,许多人关注:高速列车何时能够在浙江大地上驰骋?

  厉志海透露,目前,甬台温铁路已进入铺轨阶段,根据我省和铁道部签署的协议以及本届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2012年前我省将新建铁路800多公里,项目总投资1300多亿元。四到五年内,上述客运专线将建成投入使用。

  铁路建设投资巨大,其中我省需承担项目资本金240多亿元,钱从哪里来?厉志海告诉记者,基本上依靠财政投入,省政府已经明确本届政府省财政出资100亿元用于以铁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各地也将相应按比例出资。

  此外,虽然因为铁路管理体制和项目性质,铁路投融资市场化改革难度很大,但下一步,我省将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运作”的铁路投融资改革总体思路,研究探索多渠道融资的新方法、新机制,同时推动铁路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铁路建设的积极性。

  为确保项目推进,铁道部和省政府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我省则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省级有关部门和沿线政府共同参加的省级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协商,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

  客运专线将给浙江带来深远影响

  正快步向浙江走来的铁路客运专线,将给浙江人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精彩?

  在厉志海看来,铁路建设首先将对“保增长”起到明显作用。他分析说,铁路是多工种、多专业、多产业的系统集成行业,产业链很长,对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就业具有明显作用。

  此外,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看,复线铁路每公里占地仅为4车道高速公路的一半,而运能则是高速公路的一倍以上。同时,铁路每吨公里货物能源消耗强度约是公路的1/10,不仅节能,污染也相对较轻。

  从浙江产业特点看,原材料和成品两头在外,人员和物资对铁路运输的潜在需求大。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既有铁路货运能力将大大释放,可带来运输费用降低、客货在途时间节约、交通事故减少等巨大的效益,以及因缓解交通“瓶颈”制约、改善投资环境而对其他产业发展产生的带动效应,进而推动浙江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同时,客运专线还将实现长三角和我省各城市间的“同城化”。这些项目建成后,我省陆域十个市都可通达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标准铁路,将形成杭州到上海、南京1小时交通圈和杭州到各市(不包括舟山)的2小时城际网。

  (本报杭州12月27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目标——“时速300公里” 本报记者 张 帆 应建勇 2008-12-28 48256F32002924A64825752C00497615[A1-应建勇≈A1-张帆≈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