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保稳促调,律师大有可为
· 40年诊治非洲病人1170万人次
· 2008年度浙江新魅力之城出炉
· 我省向青川
捐赠医疗设备
·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惠及磐安农民
· 北仑与浙大签订20个合作项目
· 服务转型升级 提高育人质量
· 企业发展有了“后援军”
· 宁海文具企业争抢创意赢市场
· 明年浙企享更多通关便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服务转型升级 提高育人质量
——省教育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推进“保稳促调、转型升级”工作

本报记者 袁艳 通讯员 桑士达 金晔
  教育,给人以希望。面对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省教育厅把“服务转型升级、提高育人质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积极发挥教育系统的人才、科技和信息等优势,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和保障。

  着眼转型升级,服务“两创”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为转型升级服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今年,我省新一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已启动,大力培养转型升级紧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省级财政在今后3年将安排6.5亿元职业教育发展资金,拉动地方配套投入的资金将达到14亿元。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前形势,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工程技术类专业和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今后3年,每年新建设28个省级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其中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20个、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实训基地8个。倡导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该厅紧密结合我省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电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软件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十大类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在我省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约占全省科技人员的三分之一,他们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我省教育部门已实施新一轮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力争使我省高校特聘教授岗位达50个,资助培养20个省级重点建设创新团队、300名本科高校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和200名高职院校优秀中青年专业骨干。同时,还实施各类高层次创新载体建设计划,加强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创新载体建设,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高校科研供给与企业科研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此,省教育厅与省中小企业局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智力支持。省教育厅实施“校企校地合作开发计划”,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相继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高校产学研工作联盟,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共性技术转移、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着眼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

  近年来,我省教育部门和有关学校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等农民培训工程。

  根据当前就业形势,省教育厅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学校,重点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生活困难群众的技能培训,努力落实全省约3.5万名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结)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技能,引导他们走创业之路。

  特别是加强培训一批有知识、懂技术、能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建设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一批农村社区教育示范区,制订农村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免除学杂费的政策。该厅最近又着手启动实施“双证制”成人教育培训,争取全省每年约有10万名成年居民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成人初中或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

  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在全省高等院校中积极推广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高校为农服务的经验,组织和鼓励教师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讲座、现场示范、田间指导、技术答疑等,帮助农民兄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扶持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同时,加强了涉农高校、中职学校的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重点扶持一批涉农类学科专业群,加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导高校加强农业机械、农作物高产、农业污染防治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教育厅党员干部还积极帮扶天台县石梁镇、景宁县英川镇两个结对点的建设,帮助制订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资助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

  着眼教育公平,扩大投资

  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这些年来,我省通过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大力扶持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教育厅始终坚持以教育公平为基础,着力发展教育事业,惠及民众,促进和谐,确保“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义务教育,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该厅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培养3.5万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骨干。推动小环境内教师合理流动,推广“城乡共同体”等经验模式,逐步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百人千场”名师送教下乡、“全省特级教师携手农村大行动”、百名骨干教师支援欠发达地区、“‘百课万人’百场展”、“书香校园”情系农村学子……今年以来,该厅累计组织送教500余场次,培训5万余人,覆盖全省所有欠发达地区和5个海岛地区,让广大农村教师、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为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计划从明年起,在两年内对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危旧校舍进行维修改造,预计涉及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拟从今年至2010年,实施第二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应用。从明年起的4年内,计划重点资助改造约4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构建覆盖全省农村的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

  从今年起,我省已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扩大助学政策在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覆盖面,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吸收外省来浙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拓展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升学的通道。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服务转型升级 提高育人质量 本报记者 袁艳 通讯员 桑士达 金晔 2008-12-27 48256F32002924A6482575280034C9B0[A1-袁艳≈A5-桑士达≈A5-金晔≈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