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浙江交通
3  4  
PDF 版
· 浙江交通加快构建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交通加快构建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保障“货畅其流”
  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隔阂”如何消除?基地与基地之间信息“孤岛”如何连通?货物信息在海关、银行、买家、出口商中的流通怎样更趋顺畅和自动化?这都需要一个安全、开放、中立而且低成本的共用电子基建平台——

  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保障“货畅其流”

  浙江交通加快构建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8月5日晚上,汽车东站托运处,电话铃声响起:“我有一个木箱要送到宁波,这个箱子约重10kg,我现在正在庆春路,请问需要多少钱?”客服人员在接到电话后,打开了一个预受理登记软件页面,按照客户要求迅速输入了需托运的货物名称、托运地址,系统自动计算出了托运价格。

  在客户接受报价后,客服人员指派一名配送员上门取货,在电脑上做好登记。配送员取货后回到东站,受理员再次核定预受理信息后,这个木箱被正式受理入库、分线堆放,并立即安排签发运输。与此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发货车站把信息传递到对方车站,告知对方有货物要到达。最后,根据客户要求提供送货上门或到货提货服务。

  这是我省“快运小件网络”在杭州模拟测试的一幕。“今后,消费者只要在网页上输入信息,就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自己的货已经到了哪个环节。”快运小件网络管委会副秘书长刘雪坤告诉笔者,而在同一条供应链上提供服务的联盟单位,也能随时“跟踪”货物去向,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看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以前有顾客要求‘门对门’服务,但是对方车站不是本公司人员,很难管理,有时我们甚至需要将运输费和行李打包在一起让司机带过去。操作不规范,也不安全。”在浙江长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奕看来,“快运小件网络”使企业间合作关系更透明,更紧密了。

  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快速货运分公司业务副经理方金都告诉笔者,这一切的实现,基于相应的通用版软件,而该软件还能根据每个企业需求进行个性化“改造”。今后,小件快运通用软件也可以与小件快运秘书处系统、浙江物流电子枢纽、电子口岸、GPS系统互联对接,发挥更多功能。

  “快运小件网络”,是按照省交通厅建设“大物流”的目标,正在推进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的一部分。据介绍,这一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小件快运、运输类、站场类等一批物流标准业务推荐软件的建设及推广;二是在标准软件基础上,以物流信息交换为切入点,建设一批交换、交易、跟踪、信用等公共服务中心,实现企业平台和公共平台的有机整合。

  虽然近年来我省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但是货运及物流企业中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不少企业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再加上缺乏统一的信息编码和数据交换标准,导致行业内信息交互不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消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隔阂”?让相关信息能在各个企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保障“货畅其流”?于是,由省交通行业管理部门主导来建设一个安全、开放、中立而且低成本的物流信息系统的设想应运而生。

  

  在中国香港,DTTN(数码贸易运输网络系统)平台系统是一个集政府部门、买家、货运码头、航空公司、快递公司、船公司、货运代理、出口商、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环节业者于一身的系统网络。作为香港特区政府巨资打造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DTTN推出3年后,已成为香港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流中心,企业间的横向连通大都信赖该系统。

  “我省正在建设的公共信息系统在功能上与香港的DTTN系统最为接近。”胡奕军表示,当初之所以考虑到由政府来主导建设这个系统,是考虑到以下因素。

  首先,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全盘掌控着物流信息流向的“大脑”,这个“大脑”掌握着很多企业重要的运营信息,必须保持中立性,而由政府提供信誉担保,是能让很多企业放心的。

  其次,公共信息系统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需求大等特点,初期的盈利模式不明显,企业一般由于生存的压力,不愿意进行大量的初期投入。因此,系统的初期投入也须依靠政府。

  再次,信息平台与电子口岸、金融、诚信审核等系统对接,这些公共信息平台的基本属性决定必须由政府投资建设。

  从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来看,大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初期均由政府规划,并出资建设。政府对物流经济进行深入介入和战略性投资是物流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除中国香港外,德国的厂家、商家和物流企业共同开发的Eir系统、美国FIRST物流配送服务平台、英国FCPS信息系统、新加坡PORTNET系统、澳大利亚Tradegate系统、韩国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等,都是如此。

  作为省交通厅物流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果之一,目前我省物流企业通用网站已经开通,不少企业也享受到了这一公共平台的好处。今年3月份以来,绍兴通宇货运服务部的小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点击进入www.logink.org网站,看下道路物流信息平台上当天有哪些新的资讯。“我可以在上面找到很多有用的物流信息,比如,抗震的时候,网站第一时间登出了供全省货运企业参考的抗震救灾车辆入川路线及注意事项,每天都可以看到全省其他物流企业有些什么最新动态。”小蒋说。

  “操作简便,省时省钱又省心。”桐庐金帆达货运公司总经理周飞告诉笔者,从前,如果公司想自己找软件公司开发一个网站,少则三四千元,多则上万元。现在,省交通部门为全省货运企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企业通过注册,就可以免费获得企业“门户网站”。同时若该企业拥有集散地,也可以建立相应的物流基地通用网站。企业在维护车源货源信息时,相应的信息也会在集散地通用网站上体现。

  根据相关测算,全省目前有货运企业26万家,按照未来5年有2.5万家采用推荐软件,这些货运企业自身发展信息化每家按照投入5万元(软件产品购买)来计算,由政府来出资开发货运企业标准版软件给货运企业免费使用,将为货运企业直接节省资金12.5亿元。另外,按照货运企业2.5万家,每家每天传送单据为100张,以5年计算,共传送45亿张,每张单据带来效益0.1元(仅计算节省重复录入的费用),则产生效益4.5亿元。

  

  从去年开始,我省已先后启动了企业通用网站、小件通用软件、普通运输通用软件的建设工作。而这仅仅是开始,根据省厅“建设大物流”的要求,我省交通厅已经绘就了一个更庞大的五年建设计划——

  2008年至2010年的标准软件建设期:推进货运的信息化、信息标准化,主要任务是建设10个物流标准业务推荐软件,初步完成货运信息化相关标准制定和基础代码管理工作,启动货运平台的建设,完成货运平台规划及设计。

  2009至2011年的货运平台建设期:在标准软件推广信息化推进基础上,组织物流企业间信息联网,主要任务是建设1个物流电子枢纽中心、5个公共应用中心,启动与交通以外的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完成物流平台规划及设计。

  2010年至2012年的物流平台建设期:实现货运信息平台与交通以外的信息系统联网,主要任务是提供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ERP系统、电子口案、行业监管等50个相关系统的联网,实现货物状态在物流链各环节都可以查询,同时多信息服务中心的网络格局形成。

  “通过相互交错的三个阶段,我省行业信息系统使用率提高30%,重点联系物流企业90%使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处理物流业务,与50家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5年后,将初步实现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的数据交换,货品物流状态实现全程跟踪。利用公共信息系统,行业管理能够获取第一手的市场运行数据,并推出物流企业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即,1个以系统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电子枢纽,负责中心目录服务、管理信息发布、标准和基础代码管理、行业统计和分析等核心功能。

  N个物流标准业务推荐软件,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物流业务开发的各种物流标准业务信息系统软件,包括小件快运、集装箱运输、危化运输、普通运输、物流站场管理等推荐软件,这些软件内嵌了与管理中心或服务中心系统的接口。

  N个物流公共应用信息中心,在N个标准软件推广及联网基础上,提供区域或行业的基本信息服务和增值服务,主要包括行业信息服务中心、数据交换服务中心、诚信数据服务中心、网上运输交易服务中心、运输业务管理服务中心等。

  与N个重要物流及相关信息系统联网,重要物流及相关系统主要包括:电子口岸等相关公共服务平台、第四方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电煤成品油等大型重要物资供货商的ERP系统、主流GPS运营商、上海香港等其他区域物流平台、港口码头船务公司物流系统。

  

  系统建设三个原则:

  “行业扶持”。即系统建设前期各物流标准业务推荐软件、数据交换平台、中心应用建设工作由行业管理部门出资并牵头建设,系统建成初期的运维费用由行业投入。

  “协会推动”。即协会或行业联盟在系统相关项目建成后,逐步承担运行、维护和升级的职责。在行业扶持期结束后,负责筹集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的资金。

  “企业自主”。在通过系统推进中,物流企业或物流软件开发商可以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自主开发业务软件,或在标准推荐软件上自行升级;免费取得中心应用软件自主搭建公共应用,也可以选择协会、运营商提供的公共应用服务。

  考虑到目前我省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我省交通行业管理部门提出了“1+3N”的系统框架,如图: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 00016 浙江交通加快构建大物流信息公共平台 2008-12-26 浙江日报000162008-12-2600007;浙江日报000162008-12-2600019;浙江日报000162008-12-2600008;浙江日报000162008-12-26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8-12-26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