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生活消费
3  4  
PDF 版
· 这个冬天,茶市有点“冷”
· 娃哈哈:携手
共创社会和谐
· 镜头记录变迁
· 岁末促销,家具也流行“满就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12月23日第13版刊登题为《蜜蜂安全过冬常见的10种要素》的文章,即“蜜蜂文化(23)”,主要内容:一、防饿——饲料质优,蜜蜂食后大部分被消化掉,蜂群安静稳定、寿命长、不春衰、春繁迅速。二、防热——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蜂群在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比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故须防热。方法是,可用通风、洒水或吹电风扇降温。三、防寒——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增大,主要是加大食量,并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小蜂群应在白天多晒太阳,夜晚尽量把巢门关小,填补箱缝和风洞。四、防燥——在长期无雨雪的干燥冬季,应在蜂场内适当喷水,增加湿度,以防止蜜蜂燥渴和饲料干燥结晶。因为蜜蜂没有牙齿,所以饲料结晶干硬就无法食用。五、防潮——冬季蜂箱内的湿度以70%~80%为佳。湿度在80%以上饲料易变稀、变质,蜜蜂食后易拉痢。如果蜂场湿度较大,蜂箱下应放一层塑料薄膜,或在蜂箱周围撒生石灰和干炉渣,也可在10℃以上的晴天中有计划地让蜜蜂进行爽飞、排泄。六、防光——蜜蜂具有趋光的特性,室外光照强时会出箱散飞。冬季蜂场如在室外,就要予以遮盖、避光,以尽量减少蜜蜂空飞而消耗体能。七、防闷——蜜蜂在箱内越冬时刻离不开新鲜空气,所以要防止死蜂尸体、杂物堵塞巢门而闷死。大雪天,更要防止积雪将巢门封闭。八、防震——在蜂场内严禁敲击发出剧烈声响的器械和燃放鞭炮等。九、防病——蜂箱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消毒,防止蜂螨等病虫害发生。十、防敌——冬季,老鼠会啃蜂箱吃蜂毁脾。若在蜂场发现有老鼠活动,则要用毒饵、器械等进行捕杀。

  精彩回放

  比全球气温变暖更为严重:蜜蜂逃遁

  蜜蜂

  文化

  (24)

  mifeng

  美国数百万蜜蜂上演了一场只有在好莱坞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昆虫大逃亡”。过去几个月间,美国国内35个州的养蜂人都不同程度地发现自家蜜蜂飞走以后就没有回来。数百万蜜蜂不但没有留下任何与去向相关的痕迹,而且至今生死未卜。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些蜜蜂就像事先约好了一样,在极短时间内“逃离”养蜂场。其中,有些养蜂场1小时内“出走”的蜜蜂就占到蜂箱原容纳量的70%。除了美国的35个州,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也出现了数量不等的蜜蜂消失现象。

  从事与蜜蜂相关产业的商人和果园主纷纷向专家和政府求救,希望找到蜜蜂消失的原因,并且让这些蜜蜂回归家园。美国电视台甚至专门制作了一档名为“沉默的蜜蜂”的节目,节目惊呼,如果人们无法找到它们消失的原因,剩下的蜜蜂也会消失。

  蜜蜂不知去向,绝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可能从此无法吃到美味的蜂蜜那样简单。

  在北美洲,90多种经济作物都需要蜜蜂帮助授粉,从而获得养分,长出果实和种子。许多果园和农场每年都要引进养蜂场的蜜蜂。蜜蜂消失后,庄稼可能无法成熟,苹果、蓝莓、桃子等水果也可能无法结果。科学家们预言,按照目前蜜蜂消失的速度,蜜蜂消失带来的危害在短时间内比全球气候变暖更为严重。

  为了减少损失,一些地区只能对经济作物人工授粉。然而,对数量巨大的经济作物而言,这种方法显然是杯水车薪。

  “现在,人们总算知道自己是多么依赖蜜蜂,我们所食用的三分之一食物都与其有关。”一名试图找到蜜蜂消失原因的研究人员说,“至少,人们再也不会觉得蜜蜂为人类服务是理所当然。”至于,蜜蜂逃遁的原因,科学家仍在研究之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生活消费 00012 2008-12-25 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33;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35;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36;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37;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38;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0;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1;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2;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3;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4;浙江日报000122008-12-250004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