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资讯
3  4  
PDF 版
· 泽被苍生水为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泽被苍生水为本
——永康倾心打造民生水利登顶省“大禹杯”金奖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聚焦第14届水利“大禹杯”

  主持:张萍 常撷 E-mail:zjreport@163.com

  【前 言】 大禹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为华夏文明的延续与繁荣立下卓越功勋,其“科学、奉献、协作”的治水精神至今熠熠生辉,令人仰止。浙江省水利“大禹杯”奖,是我省水利最高奖,由省政府于1995年设立,对每年全省水利佼佼者给予褒扬,旨在发场大禹治水精神,激励各地政府不断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治水安澜,造福人民。

  本期主角——永康市,为本届“大禹杯”金奖获得者。率先全面完成饮水安全任务、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先建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率先建成具备较高防灾减灾能力的现代化农田水利体系、率先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六个率先”工作联系点,永康市水利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而又重任在肩、不容松懈。科学发展、立足民生、统筹城乡、不惜投入,近年来,永康水利以其高歌猛进的卓越成效赢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泽被苍生水为本

  ——永康倾心打造民生水利登顶省“大禹杯”金奖

  “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永康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春天。凭借独特的发展定位和活跃的民营经济,永康已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50名。然而,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环境的恶化开始严重制约永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永康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审时度势,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各项水务工作,成效十分显著。日前,永康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第14届省水利“大禹杯”竞赛金奖。

  “永康水务的最大特点是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谈及永康何以能在本届大禹杯竞赛中以第一名成绩摘取金奖,永康水务局林飞雄局长有感而发。

  据介绍,永康水利近年来投入之强、力度之猛、成效之大均创当地水利建设历史之最。永康水务的突出成绩得到水利部、浙江省等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国家水利部列为全国典型和“六个率先”联系点。

  治水为民是重中之重

  “水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没有永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督促落实,要取得如此成效是不可想象的。”林飞雄说。正是由于永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水务工作超乎寻常的重视,深入一线抓落实,永康全市上下才会激发出如此巨大的工作合力,水务事业才得以获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在永康,治水被列为当地三大战略之一“生态城乡”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永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水务工作会议,书记、市长、分管书记、分管市长部署水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被列入全市年度主要工作和重点实事来抓,主要领导每周一次到现场督查、每月一次听取汇报了解进度进行点评,每半年一次进行总结部署,及时下发水务工作专项督查令,书记、市长为协调水务建设项目,多次率队上北京、跑杭州,落实水利项目,市政府与各镇(街、区)和有关部门签订年度防汛防台抗旱、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生态市建设工作等责任书。

  在政策和制度层面,永康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实现“六个率先”全面加快水务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山塘安全管理的通知》、《永康市防汛防旱防台应急预案》、《永康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永康市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为扎实有序推进水务建设,永康市十分注重科学规划。他们成立了各项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加强对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工作的组织领导,编制完成了《永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永康市杨溪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永康市水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永康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由市政府或市发改局、水务局下文实施,千库保安、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灌溉、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低丘红壤开发、水电站改造等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均符合流域、区域综合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管理。

  水务要发展,资金是保障。去年,永康市在公共财政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安排水利资金比2006年增加130.23%,达到1.79亿元,是历史上财政资金投入水利最多的一年。2007年度全市水利总投入3.29亿元,比2006年1.64亿元增长了100.61%,水利总投入和增长幅度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年。在发挥公共财政主导水利投入的同时,永康市积极引进市场机制,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新格局。

  一举解决农民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让全市农民都喝上卫生干净的自来水成了永康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头等大事。为此,他们确立了“农村文明从环境卫生抓起、关注民生从农村饮用水安全抓起”的理念,在全市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热潮。2007年,共投资2.6亿元,三年任务一年完成,让416个行政村26万农民都喝上洁净安全的自来水;今年以来还有22个村自来水扫尾工程陆续完工,并对48个村原有村级自来水工程进行完善改造,率先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全覆盖。

  摸清情况,对症下药。2007年,永康市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抽调679名市机关干部和719名镇(街、区)联村干部,深入全市715个行政村就“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等“三清四改”项目开展走访调研,准确掌握农村用水的现状。之后,又组织157名水务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计划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行政村,实地核查,进一步收集、梳理和分析这些村的用水人口、自然条件、供水现状,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投资。

  因地制宜,安全供水。永康市实施供水工程共有三种模式、一是城镇规模水厂向周边农村延伸供水。二是新建农村规模水厂供水。在村落相对集中、地势相对开阔的区域,因地制宜新建农村规模水厂。三是实施联(单)村供水。对于无法从规模水厂引水的村庄,以单个或几个村为单元,建设小型水厂或微型一体化供水设施。

  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按照“政府主导投入、集体积极筹资、村民合理负担、企业自愿捐助”的原则落实建设资金:一是针对镇级财政和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的实际,由市财政拨出1.5亿元专项资金,做到“二个全额”和“三种补助”,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推动各村积极筹资,解决建设资金缺口,并根据各村集体经济状况对自来水管线进村所需费用适当补贴。三是除市财政和村集体补助外,村民适当筹资用于水管入户其他一些费用。四是大力引导社会各界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作贡献,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了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可喜局面。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后,永康市还将进一步落实建后管护措施,专门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站,设立供水水质化验中心,每季一次对各村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化验、分析和通报,确保供水质量。市财政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整个工程的维护管理和水质监测,定岗定员定期对各供水水池、水塔和管网进行清洗,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小流域迈向生态清洁型

  永康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国家水利部试点项目,标志着永康水务工作从一村一户改水转到跨行政区域的全流域治理,对永康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为此,永康市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列入市重点工程,成立了永康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编制专项规划,率先启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规划先导。由省水利河口研究院编制的《永康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已于今年5月份通过审查。按照规划,永康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规划分近期和远期实施,其“三年规划”是:以改善水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计划投资9.4亿元,全面整治39条小流域,重点对17条总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实施“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同步治理,建立“养山保水、进村治水、入川护水”三道防线机制,形成山、水、田、林、路、村庄的生态清洁综合治理新格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70%以上,宜林宜草面积达80%以上,21个遗留矿山裸露面基本得到治理。计划投资300万元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监测点;在591个村庄36万人口区域内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11个行政村污水、面源和工业污染基本得到治理;造林1104公顷,生态修复4349公顷,坡地治理1176公顷,完成81个规模养殖场污染物治理,完成90公里河道护岸整治,通过治理,使饮用水源上游水体达II类水质标准,其他达III类或IV类水质标准。

  试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永康市被列入2008年水利部计划的舟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现已完成白沙、外木坦即舟山三村联建的三个污水处理站建设,完成生态化处理设施20多处,完成4.8公里生态护岸河道清淤,基本完成34.13公顷坡耕地改造,退耕还林4.2公顷,完成15座蓄水池、1600米截水沟、4000米排水沟建设;清淤清污450立方米,从广西引进用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旱优三号”优质稻种,在6.6公顷水田试种植,节水减污效果明显;废弃矿山裸露治理已规划实施,封禁治理区封禁标牌已完成设置。

  在试点基础上,永康全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正在逐步铺开。舟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刚铺开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目前总投资为2998万元的永康市杨溪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并已启动,计划在明年3月份完成。李溪,珠坑溪,南、北大迪溪,乌江溪,永祥溪,太平溪,三渡溪,洪塘坑溪等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已进入调查设计阶段。120个村生态化处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让“母亲河”不再蒙垢

  水草荇荇,鱼翔浅底,这一动人的人水和谐场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水体污染而逐渐远离我们。开展河道整治,恢复河道功能,让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成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应有之义。为此,永康市全面启动清水“母亲河”行动,以华溪、南溪、永康江三条“母亲河”为重点,对受污染和沉积比较严重的河道进行分阶段清淤疏浚和生态化加固。

  今年年初,永康市立即着手开展了“千名机关干部下农村”调研活动,采取分块分批拉网式办法,1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全市680条河流、700多个村庄及其周围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河岸塌崩、河流水体水质、河床淤积和河障构成等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然后,采集有关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多层次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等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对清水“母亲河”行动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了《永康市河道整治规划》,出台了《永康市万里清水河道建设资金管理办法》,为有效实施清水“母亲河”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永康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现“六个率先”全面加快水务事业发展的意见》、《清水“母亲河”行动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加大投入的四条措施:一是分类确定投资主体。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清水“母亲河”建设项目,以公共财政为投资主体,市财政当年筹集1.7亿元支持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经营性较强的项目,引入社会投资主体;准公益性项目以政府资金引导,业主投入为主。二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永康市对清水“母亲河”投入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城区河道建设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安排不少于20%的资金,从本级收取并留归使用的市政设施配套费中安排4%的资金,专项用于清水“母亲河”建设,“十一五”期间,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支农资金的增量要向清水“母亲河”建设倾斜。三是全面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四是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入河道治理,政府给予补偿,使其获得合理收益。与此同时,建立财政补助与镇、村、企共筹的多元化以奖代拨投入机制。

  责任到位,形成合力。永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镇(街、区)鉴定责任书,明确清水“母亲河”建设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列为镇(街、区)工作实绩,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镇(街、区)为保质保时完成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行政村和各个乡镇干部,实行跟踪督办、经常性检查、加强指导,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工作月报、阶段报告、全市通报制度,各指导组、督查组、执法组深入一线,加强指导督查和执法力度,制定长效管理措施,避免出现边治理边污染、前清理后污染现象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3 泽被苍生水为本 2008-12-22 浙江日报000132008-12-2200024;浙江日报000132008-12-2200022;浙江日报000132008-12-2200005;浙江日报000132008-12-22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