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纪念特刊19
3  4  
PDF 版
· 30年,中国这样走过
· 数字见证沧桑巨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年,中国这样走过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当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

  30年风雨兼程,30载阔步向前。

  放眼世界,瞩目东方,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中华大地30年的沧桑巨变,谱写了民族复兴史的光辉篇章。

  30年快速发展,30年波澜壮阔。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中国人民稳步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

  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

  发展,加快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30年中国最强劲的声音。无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无论是面临各类挑战,还是遭遇种种灾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推动发展,始终是中国不变的主题。

  这是发展目标日益清晰的30年。从最初的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到系统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从描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坚定、扎实地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攀登。

  这是发展理念日益深化的30年。从最初体会到“发展是硬道理”,到进一步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清醒地把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

  快速发展,是30年中国最显著的成就。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迈上了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30年全面改革,30年闯关破隘。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起来

  30年前的那个冬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一声号角,奏响了中国变革的宏大乐章。

  发轫于安徽农村的改革,以其对生产力的解放,迅速推向城市;在经济领域率先突破的改革,又很快向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拓展。全面改革的推进速度超乎寻常,人们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这是改革方向不断明确的30年。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再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

  颁布实施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的监督;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大力发展以村委会直选为基础的基层民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消数千项行政审批项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道路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留给人们的记忆不胜枚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大范围进行试点;全国城乡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一项项泽被民生的举措,在给社会建设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给亿万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改革,加快改革,深化改革——30年的中国,改革成为激动人心的时代口号。它像一面旗帜,迎风飘扬,鼓荡起亿万人民的创造热情;它如澎湃洪流,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旧框框、旧机制、旧体制。

  30年对外开放,30年成就辉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展现出中国的进步、发展和面向世界的自信、从容

  1979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央之国”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在深圳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一尊雕塑:一位巨人张开双臂,“夺框而出”。富有深刻寓意的艺术形象,使人不禁想起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之初,邓小平给予这里的交待:“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中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并于次年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由此,中国对外开放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1984年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上海、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放宽这些城市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权限,给予“三资”企业优惠待遇。

  不久,对外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后来又扩大到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建立海南省,并将全省设为经济特区。至此,中国所有沿海省份全部成为开放地区。

  开放、扩大开放、全方位开放——30年的中国,“开放”与“改革”比翼齐飞,成为推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引擎。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并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的局面。

  2001年11月10日,经历15年艰苦谈判后,这一天,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此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如同阵阵春风,吹开了万紫千红。

  从简单的劳务输出、产品输出到跨国并购、资本出海,在大力“引进来”的同时,中国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中国这艘巨轮,勇敢地驶离了入海口,开始在更浩瀚的大洋之上,搏风击雨、锤炼壮大。

  30年艰辛探索,30年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继续解放思想,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闫建琪说。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新时期最深刻的思想解放之一,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当时,这可谓是‘石破天惊’的做法,”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30年思想解放最重要、最根本的收获。

  思想大解放,极大地解放了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进而极大地激发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如同一根神奇的魔棒,点化出一个绚丽斑斓、多元包容、充满生机的新时代——

  今天的中国,创造得到尊重,权益受到保护,不同的观点可以交锋。流行与古典,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网络语汇与正统观念,张扬个性与内敛含蓄……不同的思维习惯、利益取舍、行为方式,和谐并存、彼此包容。一幅幅生生不息的和谐画卷,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机。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为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进行了近30年的不屈奋斗。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围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近30年艰辛探索。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奋发进取,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经过30年、5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

  这就是30年改革开放给出的历史结论。

  记者 孙承斌 李亚杰 谭浩 张晓松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纪念特刊19 00019 30年,中国这样走过 2008-12-18 浙江日报000192008-12-1800006;48256F32002924A648257522004074DD[A0-新华社记者≈B1-顾国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