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5版:纪念特刊15
3  4  
PDF 版
· 30年,营造“浙江版”的幸福感
· 【大事记】
·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30年,营造“浙江版”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袁艳
  每一次政策的转变,都激荡着千千万万浙江人的命运;每一次发展步伐的迈进,都丰富着家家户户的生活轨迹。今天,在5000万浙江人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自豪,看到快乐,看到满足,更感受到日益提升的幸福感。

  一颗露珠,折射太阳的光芒。

  2008,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每一代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身上都折射着改革开放给浙江带来的“灿烂阳光”。

  30年沧桑,述说30年变迁。

  每一次政策的转变,都激荡着千千万万浙江人的命运;每一次发展步伐的迈进,都丰富着家家户户的生活轨迹。

  在5000万浙江人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自豪,看到快乐,看到满足,更感受到日益提升的幸福感。

  30年亲历,见证30年巨变。

  今天,我们翻开那一页页珍藏的岁月日记,捕捉散落在浙江大地上触动人心的温暖片断,一同分享滋润心田的“幸福雨露”。

  30年,浙江人民的物质日益丰沛,小康生活不断升级。

  钱袋子鼓起来了。当年,“万元户”受到众人艳羡;现在,浙江的“万元户”已经数不胜数,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双双位居全国省区首位。

  民以食为天。过去,油盐糖肉油凭票买、每人每月细粮定量,老百姓只求吃饱;现在,餐桌丰富,讲究吃好、吃健康、吃绿色。

  “食”是天,“住”是地。过去,一家几口挤在一间小屋子;现在,越来越多人住进了明亮宽敞的房子,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9平方米增加到如今的34.7平方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一项项住房保障制度,让困难群众共圆“安居梦”。

  过去,一辆自行车不知羡煞多少人;现在,私家车已从奢侈品演变为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

  3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衣食住行变化。

  30年,浙江民生普惠,社会保障日益健全,百姓过上无忧生活。

  曾经,养儿防老根深蒂固。

  如今,老有所养。养老保险打消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连年提高的养老金,不断提升参保人员的晚年生活水平。

  曾经,因贫辍学相当普遍。

  如今,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率先进入义务教育“全免费时代”,孩子们可以更加轻松快乐地坐在课堂,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曾经,高考之路异常拥挤。

  如今,浙江孩子通往大学的“独木桥”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浙江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时代”步入“大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浙江学子有机会在高等学府接受教育。

  曾经,百姓看病既贵又难。

  如今,“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遍布城乡。社区医院就在家门口,责任医生上门服务,医疗保险看病报销……浙江老百姓正享受着“病有所医”的民生福祉。

  退休后,按时领养老金;生病时,医药费可以报销;失业后,政府帮助扶上岗;遭遇变故时,社会有救济……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险”应保尽保。

  社保“安全网”,救助“保护伞”,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底,越过越有盼头。

  30年,“幸福雨露”不仅滋养着浙江人,还改变着1000多万“新浙江人”的生活。

  曾经被视为城市“盲流”的农民工,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称他们为“新市民”、“新浙江人”。

  改变的不仅仅是称呼,更是农民工融入浙江、和谐共处、共享幸福的历史演进。

  一批批“安心公寓”、“农民工廉租社区”拔地而起,让农民工在异乡同样拥有一个温馨的“安乐窝”;

  一项项“平安计划”,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让他们与城镇职工享受“同工同待遇”;

  一个个农民工子女在“第二故乡”共享教育资源。只要符合入学条件,这些孩子可以和本地孩子一样接受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幸福,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一种多么温暖的感觉。

  30年,幸福的脚步追随着浙江人民的生活。而今,让我们心怀暖暖的幸福感,继续向更美好的生活奋力奔跑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纪念特刊15 00015 30年,营造“浙江版”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 袁艳 2008-12-18 浙江日报000152008-12-1800006;浙江日报000152008-12-18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