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成明
近日,湖州农民企业家潘阿祥从北京捧回一块奖牌——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他说,这是自己30年办企业中最开心的事。
年近六旬的潘阿祥,出生在湖州市织里镇轧村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里贫穷,他没上过一天学,成年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改变现状,潘阿祥干些推销棉布、绣花枕头的活计,先后去过湖南、山东、西安、兰州等省市做小生意。到1992年,潘阿祥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 “万元户”。
不识字的潘阿祥,看不懂报纸,但多少年来他都坚持每天必看《新闻联播》,1992年,他在电视里听到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通讯事业。次年,就大胆地办厂,买来设备,招了20多个员工,用塑料布搭了个厂房,开工后,和工人一起,吃住都在厂里。潘阿祥给自己的工厂取名为“振兴电缆厂”。
一个月后,第一批20多万元电缆成功面世,然而,潘阿祥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市场就突然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经检测,电缆质量不达标。办这个厂潘阿祥已倾其所有,还背上了10多万元的外债。有人劝他,便宜点卖给小贩,最起码不会亏得太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潘阿祥还是把不合格电缆全部报废。
不久,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电缆,潘阿祥又遇到了销售难题:很多经销商都不相信没文化的潘阿祥。为了让这些经销商相信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潘阿祥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把产品放在经销商那里,卖完了再给钱,卖得不好可退货。过了没多久,经销商们纷纷要求经销“阿祥”牌电缆,凭着过硬的质量,“阿祥”牌电缆渐渐地在客户中打开销路。
不识字的潘阿祥在电缆生产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此时,潘阿祥又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国家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他敏锐地觉察到,建材行业将是下一个“黄金产业”。当年,他毅然投资5500万元,引进西班牙先进的彩色铝合金生产线,生产国内最为先进的彩色铝合金型材。之后不断加大技改力度,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工业和电子铝型材,逐渐跻身行业的领军人物。
这位普通的农村“大老粗”,如今管理着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而且成为亚麻生产、铝合金加工全省乃至全国龙头企业。
潘阿祥的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诚信和谐、自强不息的“浙江精神”,这也使他成为中央党校教授们教案里成功创业的案例。
如今,阿祥集团下属企业超过4家,涉足6个行业,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潘阿祥不忘回报社会,已累计向社会和慈善事业捐款达5600多万元。
1993年起,潘阿祥先后在企业的所在地轧村乡捐资近200万元,兴建了中学、小学、幼儿园三所学校和一所敬老院。十多年来,他还资助治愈白血病患者8名、换肾患者2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2名,捐助资金达150余万元。
1998年江西九江洪水,潘阿祥亲赴灾区并送去了100万元赈灾款。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就决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人民币,2万件价值600万元的T恤衫,并于次日亲自将现金和2万件T恤衫运至杭州发往灾区。
曾认准“赚钱是硬道理”的潘阿祥说:“办企业,谁不喜欢赚钱,但光想赚钱还不够。”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们将心比心、感恩报恩,当然应该尽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一份力量,帮助灾区人民尽早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这就是潘阿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浙江企业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