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每一次敢为人先的改革,每一次勇立潮头的突破,每一次应对自然灾害的胜利,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每一串闪亮数据的展现,都凝聚着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勇气与智慧。30年来,浙江创新党建工作,为全国贡献了诸多经验和样板。
改革开放3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30年,也是我省党的建设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丰硕成果的30年。
30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党的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负责、干练、务实,有闯劲,有干劲,有激情——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磨砺出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每一次敢为人先的改革,每一次勇立潮头的突破,每一次应对自然灾害的胜利,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每一串闪亮数据的展现,都凝聚着各级党组织的勇气与智慧。
我们不会忘记,今年9月23日,我省首次对副厅级领导干部职位面试实况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
自从1985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以公开选拔方式选拔县局级领导干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任前公示从此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
2005年夏天,缙云县前路乡大集村村民们拿起纸笔,给县委书记和县长“打分”。
1984年初,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始研究并运用以标准化等级量表为工具、对干部德才素质进行测评;2005年开始,开展综合考核评价试点,研究制定新的考核办法,并广泛运用在干部选拔工作中。
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赛场”上,万马奔腾。
30年来,各级党组织把握浙江人民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的趋势,坚持把扩大党内民主作为根本,党的生机活力不断激发。
1988年台州市椒江区试行党代会常任制。
2002年4月,宁波奉化在省内率先进行村支部书记“公推直选”。
2004年,舟山以及诸暨、长兴、常山、柯城等地探索试行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
2005年,省委制定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等制度,推广民主恳谈、民主听证、民情沟通等一系列极富“乡土气息”的“试验”,我省各地在党建领域的创新逐渐为全国所瞩目和借鉴。
固本强基、提升活力。30年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在农村,2003年3月,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到2007年底,已有521个乡镇党委和9326个村党组织达到创建目标;从2004年开始,每年选派3万多名党员干部进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从此3万多个村都有了“高参”;2005年,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省8040个村有了一个舒心的“家”。
在企业,到2007年9月,全省26681家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99.3%建立党组织;24450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企业财富迅速增长的背后,都有一个“红色”的故事。在城市社区,实现“一居一支部”,2768个城市社区全部建立党组织。
学理论、学党章的“双学”活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些锤炼党性的“大课堂”里,广大党员自信地接受“检阅”,把“满意”写在人民群众的笑脸上。
风正一帆悬。好的作风就是生产力。
2002年以来,省委先后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部署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等活动,带头树立良好作风。
2004年,全省6053个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省、市、县三级机关建立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统一特服号码,市县两级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努力构建便民高效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
2007年春,百名市、县委书记卷起铺盖、背起行囊到农村蹲点,带动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转变作风办实事,为基层破解1.4万多个“燃眉之急”。
2008年秋,省委书记、省长等走上网络和网友们直接对话,成千上万的网友直言不讳,省领导也敞开胸襟交流互动,家事国事天下事,网络让沟通真正实现“零距离”。
3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用新的思路研究新形势新情况,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建设才能不断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