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什么?胡亦平说,当他小的时候,垫着一个枕头睡在父母亲卧室的窗台上(不是阳台上)晒太阳的时候,他心里想着,房子就应该是温暖的,每天一早就可以见到阳光的地方。
现在,只要天气好的日子,他的房间整个白天可以洒满阳光。
我出生在我爷爷花了十几根金条买下的房子里,但那并不是想象中豪宅。我在那个房子里住到上小学,还没有在家里用上过自来水。对老房子最深刻的印象是屋前的两只大水缸,我爸爸负责每隔几天从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挑水。
只不过是二十多年的光景,门前的“水缸”变大了,成了小区里的游泳池。人的居住品质,真的有了惊人的改变。
胡亦平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每一个节拍,他都踩得很准。因为从他出生的那一年起,中国正好启动了一轮最快速的发展;而从他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正好经历了一个行业的崛起和新兴。
时代给他很多无法复制的机遇,更重要的是,让他有了许多人无法复制的经历。像这个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一样,他们既尊重传统,又敢于接受挑战。
我问他,你看过《奋斗》吗?因为我想到了电视剧里的陆涛,那个喊着“要造全中国最好的房子”的设计师。
胡亦平却说自己不喜欢陆涛,因为觉得他不现实。他倒喜欢华子,我知道,那是剧中那个从倒二手车,到开理发店再到蛋糕店,最后到泰国餐馆的角色。他是这部青春励志片里唯一一个靠单打独斗闯事业的人。在胡亦平看来,华子才是一个真正的草根阶层的奋斗者。
“陆涛有一个富爸爸,我们身边有几个人会有?而且他太追求完美,完全是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中的人。”胡亦平觉得,人生就像房子一样,适合自己是最好的。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工作”和“快乐生活”。
生于1978,这个年代的我们,会为理想而奋斗。
胡亦平喜欢现在所做的事。因为他可以从一块毛地开始,看着一幢幢房子从图纸上真实地立起来,再把它们销售出去,看到有人签单、有人入住,慢慢地这个地方有了生气,有了活力。而且这些房子还会在这个地方存在几十年,甚至更久。
这个时候,房子是什么?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梦想。
很久以前,胡亦平就想象有这么一天,可以开着车,带着自己的孩子经过一个繁华的地方。然后对他说,这些房子是你爸爸当年建起来的,他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刻。
现在,这看起来并非不能成为现实。他的儿子胡哲煊,出生在今年的8月8日,正好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
而当年胡亦平最早在嘉善参与建造的那个小区,后来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他说,在小区门前的一块石头上,至今还刻着他的亲笔签名。
2007年,国家提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明确了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这被视作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重心转移的标志,标志着房改政策向着“市场与保障并重”的方向推进。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有自己的房子。
到了那个时候,除了房子之外,为自己、为别人,我们还会有更多值得奋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