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展现机关干部昂扬向上精神面貌
· 《开创——邓小平决策改革开放史话》首发式
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昨举行
· 杭州都市圈
一体化发展加速
· 有条不紊 有效防控
· 运用价格杠杆 服务经济发展
· “我们希望一直留在浙江”
· 打造百姓幸福生活“快车道”
·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来帮忙
· 镜头聚焦浙江改革开放30年成果
· 浙江 政府做企业坚强后盾
· 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
举行庆祝成立十周年大会
· 友好往来
· 诸暨经济开发区变中求胜
· 全国地方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在杭召开
· “小墙热线”情暖农民工
· 嘉善推出“保稳促调”十二项举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省优秀农民工墙兴贵放着好工作不做、高薪不拿,甘心在慈溪一个村子做专职“和谐促进员”——
“小墙热线”情暖农民工
本报记者 阮蓓茜
  在12月9日结束的我省农民工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省优秀农民工”称号的墙兴贵来去匆匆,领完奖就回慈溪去了,因为年底农民工要领工资回家过年了,他有太多牵挂的事要去办……

  在慈溪市掌起镇陈家村打工的贵州籍农民工墙兴贵,舍弃了多年辛苦换来的好工作、高薪酬,专职做起村和谐促进会副秘书长,把解决本地人与“新慈溪人”的矛盾作为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和谐事业”。

  “另类创业”,深受农民工欢迎

  10年前,25岁的墙兴贵只身从贵州来到慈溪打工。他为人诚实,能干又肯干,很快就被慈溪掌起镇红光电子有限公司提拔重用,当上了经理,还拿到了每月近6000元的工资。没多久,妻子也跟着来到了慈溪,生了一个宝贝女儿。按说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的墙兴贵,正好铆足劲,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然而,有个现象一直是墙兴贵心中解不开的结。陈家村有农民工近4800人,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与当地人的矛盾纠纷很多,以至一些企业对外来农民工产生了畏难情绪。

  墙兴贵觉得,这样对外来农民工不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好。左思右想之下,他鼓起勇气找到镇政府毛遂自荐:“能不能让我做个‘协调员’?”

  从此,这个个头墩实、皮肤黝黑、说话时喜欢用手抬下黑框眼镜的斯文小伙子,时常出入企业车间、农民工暂住处,开始了他的“和谐事业”:在街头巷尾,他遇到当地村民,就热情打招呼,递上一张写着“我们也想好好干事业”的传单;他仔细了解农民工的困难,帮助一起解决;在用人单位,他诚心诚意多次上门,介绍适合的用工人选,并用自己的信誉做担保;他平时定期组织农民工进行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

  每逢过年,墙兴贵都要起草一封《致外来务工者的一封信》,告诉农民工要珍惜时光,踏实工作。这样的慰问书,他已经写了10年,温暖和激励过成千上万名在异乡打工者的心。

  “小墙热线”,把心往一处牵

  在慈溪市掌起镇,“小墙热线”如今早已家喻户晓,这是一条专门处理外来农民工和当地人矛盾纠纷的热线。

  他上午一一记录热线内容,下午外出替大家办事,下班后就把热线转到自己的小灵通上,24小时为外来农民工和村民服务,然而每月只拿1000多元工资。(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经常一个早上有20多个电话打进来,半夜里,也有电话不时响起。”收入少了,墙兴贵的劳动量却成倍增加,所做的也不仅仅是协调处理矛盾纠纷,还有帮农民工找工作、帮助农民工子女上学、调解家庭矛盾、解决劳资纠纷……

  有一次,掌起镇一家装饰公司招工,签订的合同写明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为工人体检1次,每月发特殊工种补助180元。但实际上工人每天要工作12小时,也不见公司给补助,更别提体检了。工人们跟公司协商不成,就打“小墙热线”请求帮助。墙兴贵先后13次找双方协商,最后老板答应按合同办事。

  “小墙热线” 开通至今,已成功解决了3600多人的求职难题,为20多家企业解决了用工难,成功调解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纠纷60多起,和农民工面对面谈心达1400多人次。

  墙兴贵心里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外来农民工的群体形象在不断改善,与当地人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在他的倡议下,陈家村的外来党员成立了义务巡逻队,每天晚上在大街小巷巡逻,使村里的治安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有空,他们还经常到掌起镇敬老院奉献爱心,打扫卫生,帮老人们洗头理发……

  促和路上,小两口齐上阵

  现在墙兴贵的妻子也加入了丈夫的“和谐事业”,每天忙里忙外。

  他的妻子在村里的“需求服务站”当营业员,店里除了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外,天天更新招工信息,还摆出免费图书,供外来农民工和村民借阅。每到周末,店里更是成了外来农民工和本村人的“俱乐部”,打扑克、下象棋、打乒乓球,人声鼎沸。而每个月末举行的“卡拉OK大赛”,更成了大家的一件“和谐”盛事。

  事实上,墙兴贵妻子的“夫唱妇随”,还真是来之不易。墙兴贵的妻子以前对他的“和谐事业”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多少次抹着泪水“威胁”他:“这个家你还要不要了,你再干这个,我就带着女儿回老家。”

  但是,“他做这工作,虽然钱挣得少,但老墙为农民工做了那么多好事,大家不分外地人、本地人,在一起开心相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妻子已成了丈夫最有力的支持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小墙热线”情暖农民工 本报记者 阮蓓茜 2008-12-13 浙江日报000022008-12-13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