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探索创新 夯实基础 深化应用
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杭州市是国家信息化综合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试点城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城市。近年来,杭州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围绕“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互动、协同服务”的电子政务建设总体目标,以公共服务需求为最主要的出发点,以电子政务典型应用为切入点,不断探索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加快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008年,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共同组织的首次“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评选,杭州市荣获第4名。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授予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金卡工程优秀应用成果奖”。杭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探索创新 夯实基础 深化应用

  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坚持“三个立足”,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立足于履行行政职能需求构建完整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目前,在网络层面,已将市民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应急联动指挥和电子政务外网、区级电子政务网络等整合成为适应各部门业务发展需要的物理网络,形成了以市民卡信息系统为核心、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交换平台。在资源层面,通过市民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数字城管”、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等跨部门、跨系统的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建设,已经初步建成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和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在应用层面,通过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市民卡、投资项目网上审批、“数字城管”等若干个典型应用项目的推进,初步形成了相关部门信息实时共享、业务有效协同、不断深入推进的格局,具有社会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投资、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部门作用,利用多种手段不断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层次需求等特点。

  ——立足于提高行政效能需要加快推进资源共享、智能互动

  坚持把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力争“建成一个、应用一个、带动一片”。确定的全市性重大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绝大多数均系跨部门、跨业务的典型应用项目。通过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实现了工商、地税、国税、质监和统计5个部门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换;通过市民卡项目,实现了10个共建部门之间的部分信息交换和公安、劳动医保、公积金、工商个体户、婚姻信息等近2亿条数据的交换、共享;通过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实现了110、119、120、122等专业接处警平台的后台联动,做到了“统一接警、联动出警”;通过“数字城管”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了覆盖到市、区、街道、社区四个层面,连接170多个市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350多个社区的数字城管网络,并实现了城管部门与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通过96345服务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实现了与12345、110热线的业务联动,并通过远程座席实现了市级65个部门的后台联动;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实现了33个市级部门和萧山、上城两个区级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智能互动。同时,基于统一网络基础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应用项目,又为新的业务系统的开发应用和数据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立足于部门业务流整合需要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坚持以业务流为主线,整合内部业务、数据,有效提高行政效率、监管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水平。市公安局“科技强警”项目获得公安部、科技部示范城市第一名,杭州市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公安信息化三个城市之一;市房管局的“房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实时提供面向大众、面向城市其他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和面向房产开发商的全方位服务,先后荣获“国家地理信息系统(GIS)优秀工程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等。市规划局牵头建设的基础空间数据库,获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应用工程银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多项成果属国内首创,在全国推广应用;市规划局和民政局联合建设的“杭州市民政地理及地名数据标准化与更新管理平台”荣获2007年度全国地理信息系统银奖;市统计局建成的以综合数据库系统为平台的网上报表系统,获第七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信息技术)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并已在全国推广。杭州社会、经济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荣获第八届全国统计科研优秀成果(信息技术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市工商局通过全市工商数据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市工商数据的大集中,并实现“网上注册”、“网上年检”等在线办理功能,提升了为企业服务的水平;市国税局于2003年在全国国税系统中率先推出“自助电子税务系统”,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彻底改变税务机关征纳模式;市纪委、监察局的“杭州市政府实时监督系统”实现了对多领域、多系统、多目标的实时监督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市图书馆的图书信息服务“一证通”工程整合了各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各联盟馆的馆藏资源,通过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图书信息网络,读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借阅全市300多万册图书,将城市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向社区和乡村延伸,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坚持“三位一体”,

  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

  2007年,自杭州市被确定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城市以来,坚持主体工程、实际应用、4大基础信息库建设“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取得了6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形成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平台。通过目录与交换体系这一重大基础设施的集中建设,一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往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了部门间信息交换“一点接入、普遍联通”和“一套设施、普遍适用”的互联互通模式;另一方面,建立了政务信息资源归集、管理和发布平台,从技术上解决了“发现、定位和使用”政务信息资源的根本性问题,为最大限度地挖掘数据资源使用价值创造了支撑条件。

  二是规范了共享信息的采集、组织、管理、共享和使用程序,提高了数据质量。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标准规范的制订,初步解决了共享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定义、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在建立“一数一源”和“一源多用”的信息共享机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另一方面,共享数据在被广泛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了被审核、被比对的几率,提高了共享数据的准确性。

  三是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水平。一方面,通过人口和法人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形成了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内接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活动信息,初步实现了跨部门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行政机关实现更加优质、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信息保证;另一方面,通过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的推进,优化了业务流程,规范了办事程序,加强了部门间的业务督查,提升了行政效率。同时,也方便了行政对象,提升了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水平。

  四是开创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和服务新模式。通过试点,推动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由分散、独立建设向联合共建、整合利用转变;信息系统运行由垂直、孤立运行向横向联动、互联互通转变;信息资源利用由偏向自我服务、独占使用向注重网上互动、强化公共服务转变,为最终构建科学、合理、节约、高效的杭州市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是有效推进了区(县)电子政务建设。通过试点,上城区政府门户网站群成功整合并上线运行,基本建成了城区综合数据库,公众参与网上信访有序运行。在线互动的“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审批事项逐月增加。萧山区建成了实有人口库、企业法人库和居民基本保障协同系统、药品安全监管系统、基层信息化系统。以公安户籍数据和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结合劳动、民政、公积金等部门的数据,建立了人口基础数据库;以工商、民政、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数据资源为基础,结合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立了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六是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团队。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培养了一批懂管理、精技术、熟业务的专业人才,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的深度推进提供了人才及技术支撑。

  坚持“三管齐下”,

  不断优化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环境

  ——加强规划引导绩效评估

  

  积极探索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规律,注重通过《杭州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实施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年度《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总体框架和阶段性工作重点,积极推动部门合力的形成,集中资金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和应用。同时,不断探索项目审计评测、效益分析的新途径、新方法,有效组织实施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效能监察和延伸审计。实现了监察部门与被监督单位的数据安全交互、现场实时监督、现场数据采集。2006年以来,在前期报批程序规范性和预算资金使用合法性以及系统使用度审计的基础上,对全市重点信息化项目开展了第三方绩效审计的探索。

  ——实施全过程管理

  2002年以来,对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实施了比较完善的全过程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立项和可研审批、年度计划编制、实施方案确认、政府采购与合同管理、项目监理、资金支付、综合验收、项目调整等程序进行全过程规范。在资金管理及项目安排过程中,坚持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促进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把提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根本要求,安排全市电子政务项目,重点支持全市性跨部门、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或业务协同的重大项目、应用重点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项目。既考虑社会企业、市民、政府部门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三种不同的业务流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信息应用汇集点,也充分考虑现有业务模式和流程与政府职能转变后的业务模式和流程之间的关系,部门内业务和跨部门业务全流程的关系,业务系统建设与信息资源和网络建设的关系,新建系统和利用已有系统之间的关系。

  ——不断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一方面,积极发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了信息安全责任、信息安全月报、计算机病毒通报、信息安全保密等制度;不断完善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信息安全报警处置中心系统等;进一步深化了国家信息安全评测中心杭州办事处、浙江省数字认证中心杭州分中心的工作职能。另一方面,坚持“抓基础、保重点,先试点、后推广”的工作方针,组织开展数据容灾集中备份中心建设,采用整体服务外包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数据介质存放、在线数据复制、在线业务接管等灾备服务,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灾备恢复计划,确保全市党政机关及重点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灾备需求。

  抓住“三大重点”,

  为“生活品质之城”提供信息化支撑

  2009年,杭州市电子政务建设,将围绕“两个率先”、“六大战略”的总体需求,以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为主线,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保障,继续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和“整合资源、互通共享、防止重复、杜绝浪费”的建设原则,全面深化发展。

  ——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为重点,大力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认真总结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目录与交换体系,实现市、区两级大互联,积极探索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科学模式。加快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综合交换平台,基本满足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需求;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关键基础设施,深化跨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协同业务服务,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促进行政行为规范,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全面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理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服务范围,制定并完善长效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充分发挥以市民卡信息系统为核心、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作用,为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交换和基础数据库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信息流对人员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以农村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一是整合、完善以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流通管理为主的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实现农业科技、生产、流通和消费信息在农业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传递,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二是整合、完善包含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口管理、计生管理、党群管理、资源管理、社务管理、农村社保、村务公开等内容的农村政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普及,加快实现城市信息化向农村的延伸,建立健全镇村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

  三是整合、形成以“一村一网”为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各方面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和平台,建立健全实用信息化人才的培育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考核激励机制,不断缩小“数字鸿沟”,为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和保障,加快推进农民信息化,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以完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确保电子政务深入推进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坚持信息安全制度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创新并重,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和信息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并重,信息安全整体、全面防护和信息安全重点、局部防护并重。加强容灾备份、安全评测和电子认证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电子政务的安全可靠。

  二是要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育。把培训产业作为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逐步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利用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企业等各种培训资源,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三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对区、县(市)和各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坚决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不良现象。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总结、推广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先进经验,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杜绝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开发。适时将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列入政务公开内容,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要加强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建立信息资源标准化工作的统一协调机制,积极组织参与国家有关电子政务、信息产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已有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快制定信息安全标准规范。

  六是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外专利与版权,加快推进软件产品的版权申请和认定,进一步加大对专利发明人的激励。严厉查处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技术创新和应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为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2008-12-12 浙江日报000082008-12-1200019;浙江日报000082008-12-12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8-12-12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8-12-120000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