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22版:浙江三十年
3  4  
PDF 版
· 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舟山
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东海潮涌,明珠璀璨,改革开放30年,是舟山市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最丰富的30年,也是舟山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历程。如今,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独特的群岛型宜居城市正在东海之滨崛起——
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舟山
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

  东海潮涌,明珠璀璨,改革开放30年,是舟山市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最丰富的30年,也是舟山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历程。如今,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独特的群岛型宜居城市正在东海之滨崛起——

  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舟山

  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

  千岛雄踞,万舟竞发……舟山,这一闻名华夏的“中国渔都”,改革开放30年来星移斗转,潮涨潮落,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舟山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勇立潮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各项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尤其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战略决策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海洋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42.5亿元,是1978年2.42亿元的266倍;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8.52亿元,是1978年3.88亿元的20.9倍;1978年人均GDP仅为447元,而2007年达到39457元,从全省排位列后上升到第四位,仅次于杭、甬、绍。今年1至10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32.7亿元,去年同比增长43.1%,居全省各市首位。

  东海潮涌,明珠璀璨,改革开放30年,是舟山市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最丰富的30年,也是舟山市委、市政府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历程。如今,一个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独特的群岛型宜居城市正在东海之滨崛起——

  

  永恒的大自然给舟山群岛绘就了独特的山海兼胜的雄奇画卷和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舟山市就坐落于我国大陆海岸的中部,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她背靠富庶的长三角,与上海、杭州、宁波等中心城市隔海相望。港域可开发利用的岸线达2444公里,丰富的深水港口资源,港湾水域宽阔,国际航道横贯境内,为亚欧、亚美及远东等远洋主干航线的扇轴点,区位优势明显。可谓“舟山珠岛蚌屿,月湾星港,皆出类而拔萃,超群而轶伦。历数世界雄港名城,未见深水港湾如舟山之绵亘百里者。”昔日鉴真六渡东瀛,郑和七下西洋,均从舟山乘舟始发,把华夏古代文明传到海外,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舟山,由于它所处的战略位置,于1987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舟山港对外开放。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舟山的决策者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沉思中谋求对策,制定战略。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结合舟山区位特点、资源特色、产业特长,认为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角度,看待舟山的优势,开发舟山的潜在资源,只有这样,舟山才能蓄势而动,乘势而发。他们从实际出发,从改善投资环境入手,全面实施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与大陆联网的“登陆战略”。

  对于世代悬岛,与海为伴的舟山人来说,不断拓展与大陆的交通捷径,改变现状,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定海鸭蛋山至宁波白峰轮渡航线,成为汽车往来岛陆的“蓝色公路”,结束了海岛单一靠水运与大陆沟通的历史;投资3.6亿元的朱家尖岛普陀山机场的通航,舟山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内地及大都市的距离更近了。舟山连接大陆的交通,得到不断地改善。

  舟山发展水为先,启动水源“登陆工程”,建成了年引水量可达2160万立方米的大陆引水一期工程。

  电力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舟山发电能力达34万千瓦,大陆至舟山输电能力10万千瓦,动工建设220KV舟山与大陆电力联网工程。

  海岛基础设施的改善,自然优势的不断提升,以及舟山市委“以港兴市”理念和建设现代化港口物流中心的目标,相继吸引了国内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十多家大型企业,他们投巨资在舟山发展临港产业。

  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风雨兼程。舟山口岸开放面积从1987年的0.44平方公里,几经调整和扩大,至今舟山港的对外开放海、陆域范围达1130平方公里。

  进入“十一五”,舟山港口开发又迎来新的高潮。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两港作为一个整体一体化开发推进,成为长三角及长江沿线地区重要的物资转运枢纽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实施“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决策,着力把舟山港建设成为集装箱中转基地、石油中转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矿石中转基地、煤炭中转基地、化工品中转基地和粮食中转基地。今年11月,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1000万只标箱,跨入了世界大港行列。

  随着港口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港口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港域货物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1979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仅有51万吨,到2007年达到1.28亿吨。舟山的对外贸易也有长足的发展,2007年实际使用外资7516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0.76亿美元。

  改革开放像一股强劲春风,使舟山港从海岛渔港、地方小港,逐步发展成为东海之滨的国际性开放门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舟山的经济产业链自然离不开海,而如今舟山人民的观念逐渐由守旧封闭、依赖转向革新、开放自主,并确立了港、景、渔“新坐标”。

  有比较就有鉴别,改革开放之初的舟山市,综合经济实力低下,地区生产总值不足4亿元,第一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渔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渔业,于是一些与渔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水产品加工、渔农机械、船舶修造等成了舟山工业的主体,是一个“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经济格局,成为我省沿海欠发达地区。

  舟山的出路在何方?舟山市的历届党委、政府在积极探索着,并也牵动着历届省里领导的心。2004年10月,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带领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到舟山调研,他上海岛、下企业、踏船头,对舟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舟山要根据实际,发展海洋经济,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中,舟山要唱主角、打头阵。省委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港航强省”决策,建设“海上浙江”,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今年5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舟山调研海洋经济发展时指出,舟山作为我省海洋资源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要优化规划布局,高起点推进海洋经济新发展,“未来建设一个‘海上浙江’,起码大半个在舟山”。把舟山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的六大基地(即船舶制造基地、水产精细加工基地、港口物流基地、海洋旅游基地、海员培养基地、再生资源基地),成为东海上的一颗明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一届舟山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注重谋划,提出了“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临港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创业创新,确保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并提出舟山“发挥六大优势、推进六大建设”。

  努力将舟山打造成一个“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舟山市政府结合实际,提出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有机结合,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舟山的工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着一只又一只前来筑巢的“金凤凰”。“中远”、“扬帆”、“常石”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纷纷入驻舟山的港湾,形成了我国沿海少有的造船团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土生土长的东鹏造船厂,审时度势、迅速转型,他们瞄准化工、油料储运船舶建造的空缺,率先成为舟山首家特种船制造企业,他们建造特种船的订单,已排到2011年。

  “东鹏”的转型仅是舟山船舶修造、船配企业转型发展中的一例。

  水产品加工业,曾使舟山经历过兴旺和困惑年代,也在如今转型中得到了提升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上半年,舟山市重新认定了48家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水产加工业的精深加工比重已经达到42.5%。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欧盟等地。

  临港工业的崛起,使舟山工业发展,犹如驶入快速发展“新干线”。一个由原来从事简单水产加工、渔具机械修理以及小规模的交通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纺织等行业,向船舶修造、水产品精细加工、化工储运、港口物流等临港工业转型,并成为舟山市工业经济的支柱。2000年,临港工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8.9%,而2007年比重达到66.9%。2007年,舟山市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815亿元,其中临港工业产值430.16亿元,是2000年的8.6倍。

  曾在海洋经济中唱主角的舟山海洋渔业,经过了一个不断调整、创新、改革的过程,实现了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远洋渔业从无到有,外向型渔业得到较快发展。远洋渔业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0.42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16.26万吨,增长了37.7倍。面对渔业资源衰退,部分渔民开设了海鲜排档“渔家乐”,成为从事旅游业的新一族。

  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使舟山旅游业凤凰涅槃,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跨越。规模较大、基础坚实的现代海洋旅游产业体系在该市形成,成为一个“海”、“佛”两大主题特色鲜明,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和商务于一体的国际性群岛型海洋旅游基地。“国际沙雕”、“海鲜美食”、“观音文化”三大节庆活动成为舟山旅游节庆品牌。海鲜美食游项目不断做大,中国海鲜美食论坛、中国海鲜大餐争霸赛等活动,沈家门渔港十里海鲜夜排档品牌名扬中外。2006年4月,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主题,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旅游精品由此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007年舟山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305万人次,是1979年的118倍;实现旅游收入85.3亿元,是1979年的3541倍。舟山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海鲜之都”、“中国十大节庆城市”等称号,使它拥有“海天佛国、渔都港城”这张名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舟山,已经成功走出传统海岛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转型的第一步,经济格局实现了由原来的“渔港景”向“港景渔”的转换,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当改革开放的车轮驶进21世纪,“推进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展开,并作为向现代化进军的标志之一。舟山市的决策层作出了定海、普陀两区联动的构想,选定在两区之间的临城新区作为舟山中远期的政治、文化、教育、服务中心。舟山市行政中心大楼等一期建设任务的完成,及党政部门的入驻办公,新的行政中心,被冠以一个诗意的名字——“新城”。只见一幢幢大楼簇拥在绿色丛中,草坪似绸、道路如带。新城将成为与港航产业相配套的综合商务区、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定海、新城、普陀中心城区三组团形成“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昔日滩涂横亘的普陀东港,崛起了一座面积相当于沈家门老城2倍多的新区。只见一山之隔的老城区,古建筑随处可见,渔港边锚泊着的几艘仿古船,画栋飞檐、樯幡飘舞,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上一世纪“栉风沐雨,采集金鳞银翅;追星赶月,营造船街桅市”的年代。车过东港隧道,似飞越时空,进入另一空间:只见宽畅的街道,风格各异的高档商住楼、办公楼、酒店、超市、学校、体育馆等建筑拔地而起,一桥飞架天际,这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具有勃勃生机的港口新城。

  在城市“硬件”改善过程中,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一个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质的改变。

  “网格化管理”给海岛居民带来实惠,密切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基层管理。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党群连心、共促和谐”为主题,以“帮民富民”、“便民利民”、“助民为民”、“亲民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深入民心,形成了一个党群互动,共创和谐家园的平台。

  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差别的缩小,体现在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上。到2007年,舟山市参加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51.63万人,参合率达89%,共筹集资金4028.54万元。全市实施了60岁以上渔农村老人“以奖代保”制度,已有10万老年渔农民享受每月的保障金。舟山市以建立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就业服务为切入点,紧紧依托“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统筹就业工作。几年里,全市用于城乡统筹就业资金达到1900多万元。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856元,渔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725元,分别是1978年的65倍和80倍,舟山渔农民的生活已实现总体小康。

  渔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彻底改变。原来封闭、僵化、落后转化为讲科学、讲文明,村民树立了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帮互助的渔农村新风。争创卫生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人们素质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2007年底,舟山市建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844个,已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法律援助网络,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率达到87%,平安乡镇创建率达到了95.3%。全市人民安全感满意率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

  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了,舟山人开始追求精神财富,在新的文化设施加快建设的同时,一些传统文化得到了有力保护和挖掘。舟山锣鼓、渔民画、渔歌号子、布袋木偶戏、翁州走书、跳蚤舞等大批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舟山,城市文明在进步、生活质量在提高、精神世界日益丰富、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一个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就在我们眼前。

  

  坚持发展理念的时代性和创造性,用更加宽广的视野深刻认识和把握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舟山市决策者,实施连岛工程登陆战略,将彻底改变海岛城市的孤岛型交通,这是舟山市委带领百万民众创业创新的最大体现,是促进舟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大举措。

  1997年9月,运筹帷幄的舟山市委,提出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连岛大桥”的设想。1999年9月26日,建设者们在本岛岑港镇大田岙与里钓山岛之间的岑港水道打下了第一根桩,大桥连岛工程的第一座桥——岑港大桥正式开工。

  气势恢弘的大陆连岛工程,全程50公里,需建5座大桥,跨4座岛屿,翻9个涵谷,穿2个隧道,总投资上百亿元,成为舟山有史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最大的项目。

  连岛工程从前期准备到实施推进的各个过程,历届舟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始终把连岛工程确定为“对舟山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促进工程建设。

  连岛工程在加快推进,五座跨海大桥建成后,与甬杭高速公路网对接,舟山公路交通与大陆交通网架连成一体。将于2009年10月前建成通车的舟山连岛大桥,不仅使舟山本岛彻底告别“舟楫往来”之不便,还可以改变舟山人民一直来的岛民心理,让群岛上的居民与大陆居民融为一体。“登陆战略”、“大桥时代”将引发舟山人在思想和观念上的重大变革,是进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的一次新历程。

  为迎接“大桥时代”的到来,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指出:“结合舟山连岛大桥全面贯通的大好时机,不受习惯思维束缚,不被地域思维所惑,不背过去成绩包袱,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全面与先进发达城市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接轨,开阔眼界、开阔胸襟,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体制机制”。舟山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促新跨越”的主题实践活动。

  作为连岛大桥工程建成通车后的定海,将率先发挥“桥头堡”作用,积极推进“陆、桥、港、岛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金塘岛大桥直接与大陆对接,区域条件优越,港口开发和临港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市、区两级政府为建设提供保障越来越多,而且从明年1月1日起,金塘岛地方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将全额用于金塘岛开发建设。金塘将全力争取口岸开放政策,抓好港口码头作业区、现代仓储物流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块的布局开发,现金塘北部围垦工程也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连岛工程5座大桥各具特色,其中西堠门悬索桥主跨1650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是一个具有很强震撼力与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定海将充分挖掘桥文化内涵,拟建大桥博物馆和主题公园,作为一旅游品牌。

  随着大桥时代的临近,不少外地客商纷纷抢占商机,投资办企业,据定海区工商分局统计,今年以来,新注册企业1050家。大桥贯通后,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向定海的船舶修造、物流储运、旅游等行业,定海的产业园将引来新一轮投资热。

  为“大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是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眼前就需研究破解的重要课题。围绕经济产业需求,两所学院整合提升以船舶修造、航运驾驶、机械加工、旅游服务四大类专业为基础的全市实用技能教育,培育急需人材。过去舟山考上大学的学生,学业完成后很少返回家乡,近几年来,有80%多的舟山籍大学毕业生都选择回乡就业创业。今年前十个月,已有47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落户舟山,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又接受实用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为舟山腾飞服务。他们对这一方热土充满憧憬,舟山的未来将更美好。

  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实践,三十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是舟山市的决策者们,带领百万人民不断探索的三十年。这三十年,舟山市迎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科学发展观在舟山实践的体现。在迎接大桥时代到来时,舟山人民将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实施“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推进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和海岛和谐社会建设。

  舟山,这颗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正日益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舟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变革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加快了开放步伐,她敞开大海般的胸怀,云集巨轮,笑纳百川,重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三十年 00022 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舟山
熠熠生辉的东海明珠
2008-12-12 浙江日报000222008-12-1200021;浙江日报000222008-12-1200017;浙江日报000222008-12-1200016;浙江日报000222008-12-12000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