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温州30年
3  
PDF 版
· 未来瑞安 前景更加美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8年1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未来瑞安 前景更加美好
  改革开放前,瑞安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农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就业和生存压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是当时中国较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30年,瑞安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前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偏远闭塞的小城发展成现代化的都市。

  多次规划编修,多项举措实施,多年积累发展,瑞安城区从上世纪80年代的2.4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62.7平方公里。站在万松山上举目眺望,拔地而起的现代建筑、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风格迥异的广场绿地、移步换景的城市景观,描绘出瑞安城区的新貌英姿。

  规划编修 拉大城市框架

  山多地少、人多地少。长期以来,瑞安的城市发展一直受到空间的制约,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瑞安人给出的答案是:“北接、南跨、东扩、西延”。

  1983年,第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开始编制;1988年,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瑞安市作为浙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商贸、港口城市的定位;1994年,瑞安市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首次提出中心城区和北部城镇群组团南北轴向发展的带状组团式形态结构。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后,瑞安城市建设已从旧城改造的框架中跳出来,先后三次向北延伸、向东扩展,建成安阳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至1999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8.4平方公里。

  随着温州大都市区的逐步形成和行政区划的调整,2001年,瑞安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立了打造温州市南翼中心城市的目标,并按照“北接、南跨、东扩、西延”的发展方向,在原有城区的基础上将塘下、汀田、莘塍、飞云等城镇进一步纳入到城市发展区域内,初步形成跨飞云江两岸的三大组团空间布局。

  2006年10月,瑞安市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瑞安市域总体规划,该规划已通过鉴定,上报省政府审批。2006年以来,瑞安市按照“拉开大框架、接轨大温州、融入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要求,深入实施“三线联动、接轨温州”,瑞祥新区、飞云南市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新型城市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62.7平方公里,比30年前的城区面积扩大了近30倍,城市化水平提高到56.5%。

  多措并举 完善城市功能

  从跨江大桥到城区道路,从市政设施到环境卫生,瑞安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跨江大桥:长虹卧波写跨越

  飞云渡口自古为浙南闽北交通要津。民间有谚语:“飞云江十个关,个个都是鬼门关。”“跑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原温州市瑞安汽车渡口管理所所长杜友尧还清楚记得,飞云江南北两岸待渡汽车那时常常排成长达五六公里的长龙,最长时达10公里,待渡时间最长达168小时(一个星期)。建一座大桥,成为当时飞云江两岸人们最大的期盼。1986年3月15日飞云江大桥破土动工,1989年1月6日竣工通车。大桥建成后,车辆只需两分钟就可以顺利过江。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飞云江上彩虹卧波,不断架起一座座现代化大桥。甬台温高速公路飞云江二桥、飞云江马屿大桥、飞云江高楼大桥、56省道飞云江大桥(又称塔石飞云江大桥)相继通车,瑞安大桥(飞云江三桥)、温福铁路飞云江特大桥即将完工,加上马上要开工建设的飞云江大桥拼宽工程,飞云江上实现了多次“跨越”,无形之中拓展了城市空间。

  城区道路:五纵六横画蓝图

  上世纪80年代瑞安城区形成“三纵四横”的框架。“四横”一是大街(解放路),长2公里,为当时全城之最;二是忠义街(公园路),长570米;三是龙首桥、屏星街,长580米,;四是南堤街,长770米。“三纵”为仓前街、大沙堤、虹桥路。其他小街小巷遍布全城,道路连街接巷,呈棋盘格状,甚为狭窄。大街仅宽3至4米,小街2至3米,巷道1至2米。街道狭小,交通拥挤,苦不堪言。

  而如今,瑞安的城市道路已形成纵横交错、联络成环的网状道路格局。目前,旧城区已建成万松路、虹桥路、商城大道、隆山路、机场路、沿江路、长春路、滨江大道一期、瑞湖路、瑞祥大道、沙河大道等11条城市主干道路,总面积达759692平方米;安阳新区新建了万松东路、安阳路、拱瑞山路、罗阳大道等主干道路,面积达392184多平方米;经济开发区新建的一级道路长8825米,面积达339080平方米。瑞安城区“五纵六横三环”的城市道路规划蓝图正逐步变成现实。30年来,瑞安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

  市政建设:设施完善好服务

  从1987年城关水厂供应市区用水的基础上,瑞安先后投资8550万元、1.93亿元和0.5亿元,建成了江南水厂、江北水厂一期和盖竹输水管道,市区日供水能力从1万吨提高到14万吨,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完成了莘塍、飞云、汀田与市区的统一并网工作,城市供水区域从原来的城关镇拓展到安阳新区、经济开发区、莘塍镇、飞云镇、汀田镇。2007年,市政府启动“3721”供水工程建设工作,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7亿元,解决全市21个乡镇的用水问题。

  在城市排污工程建设上,瑞安先后建成了日排污能力1万吨的城东排污泵站、日排污能力1.7万吨的城西排污泵站、日排污能力3.2万吨的长春路排污泵站、日排污能力28万吨的6号排污泵站和日处理能力7万吨的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各类管径的排污排水管道229公里,市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结合排污工程建设,瑞安从1998年开始对环城河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大部分河段的截污、驳坎、绿化工程顺利完工,河水净化、河岸美化,成为又一道城市风景。

  起步于1990年的城市燃气事业也毫不逊色。瑞安目前已建成8座储配站、1座气化站和7座瓶组气化站。管道燃气得到迅猛发展,用户已达7000多户。环绕安阳新区A区和D区21公里的输配干管已初步建成,鑫业大厦、万松大厦、阳光假日大酒店、华都大酒店、湖滨花园、瑞星花园、怡心园、新世纪佳园、地税大楼、电信大楼、瑞安大厦、外滩大厦等管道燃气系统相继建成通气,塘下中心区、经济开发区管道燃气工程也已启动。

  城市环卫:城区洁净空气新

  城市卫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是对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有力检验。

  现在瑞安城区的居民觉得天蓝水清,空气清新。这得益于近年来瑞安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着力加强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大气环境和城市噪声环境质量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空气Ⅰ、Ⅱ级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比重为98.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全年平均值69.9分贝,符合交通干线噪声标准。工业污水排放达标率98.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7%。全市已有11家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瑞安共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公厕32座;新建改建了市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城粪无害化处理场和城西垃圾中转站,城市垃圾粪便达到日产日清,为提高城市环卫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美化市容街景入手,推进市容管理规范化建设,先后对市区主干道实行18至24小时全日保洁,实现市区49座公厕免费开放,取缔主要街道的临时性经营摊点,还对虹桥路、万松路的户外广告、灯饰实行了统一管理。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瑞安市容管理进一步规范,市容市貌不断改善。2000年,万松路被省政府命名为温州市首条省级街容达标示范路,为塑造城市文明、提高城市品位起了窗口示范作用。

  现代新城魅力十足

  品位提升 彰显名城魅力

  创造一个舒适和谐、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建设质的升华与提高的需要,也是群众的普遍需求,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居环境:和谐舒适风景美

  从1987年建市之初到2007年底,瑞安抓住“三沿地区”(沿104国道、沿高速公路、沿温瑞塘河和环城河)的景观整治,实施“三三”工程建设(三大广场:瑞安时代广场、万松休闲广场、玉海文化广场;三山公园:隆山公园、万松山公园、烟墩山公园;三道景观线:104国道景观线、滨江景观线、虹桥北路景观线),大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

  据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底,瑞安共建成绿地面积534.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分别达到25.91%、23.99%、7.18平方米。瑞安立足山水风貌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五山二河一江”的自然环境,大力实施“显山露水”和环境优化计划,做好城市建设的个性文章。突出美化、净化,切实抓好道路、广场公园、居住小区三大板块绿化,城市绿地达131.0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1平方米,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格局,并涌现出一批配套齐全、居住环境优美、舒适的国家级示范住宅项目。

  居住面积:人均36.2平方米

  根据《瑞安市志》记载:上世纪50至80年代,该市居民住宅特征为低矮陈旧、容积率低、布局凌乱、公共设施偏少等。但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市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该市先后改建了解放路、虹桥路、广场路、环城东路、环城北路、长春路、沿江东路、滨江大道一、二期等工程;新建了滨江小区、望江小区、花园小区、文化小区、万松小区、公爵山庄、之江小区、风荷花苑、飞云花园、万松花园、长虹花园、体育小区、清莲小区、清泰小区、岭下小区、云海花苑、东方花苑、万家花园、中通华庭、丹桂苑、紫荆花园、风荷苑、新江南人家等小区,人均居住面积由1987年的8.3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6.2平方米。

  文化建设:底蕴深厚显魅力

  围绕打造山水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在旧城改造中注重历史街区的整治保护,大力推进玉海文化游览区、心兰苑工程,对玉海楼、利济医学堂等文保单位按原貌进行修复;高品位、高标准建成玉海广场、人民广场、瑞安广场,新建改建西山、万松山、隆山、湖滨等一批公园,对温瑞塘河、环城河进行综合整治;实施“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工作,新建数十个住宅小区,2007年底人均居住面积达36.2平方米。

  大力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瑞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美誉度。以实施“玉海文化”推进计划为载体,深入挖掘和整理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瑞安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以及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研究,全力打造陈傅良、叶适永嘉学派、孙诒让与玉海楼、高则诚南戏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瑞安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瑞安鼓词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积极养护民间文化遗产,认真做好藤牌舞、木活字印刷等项目申遗工作,着力创建一批民间艺术之乡。挖掘以李毓蒙、吴百亨及“中华老字号”等为代表的工商文化精神,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工商文化品牌,不断丰富瑞安工商文化内涵。

  滨江大道

  住宅小区

  文/瑞安日报记者 王勇

  未来12年,瑞安会是啥样?近日通过的省、温州市有关部门联合鉴定的《瑞安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中是这样描述的:瑞安发展定位为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山水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发展策略为东部提升拓展,中部新兴崛起,西部生态保育和海域适度开发。

  在东部,建设一个人口规模超百万的综合性特大城市,山、江、海、田作为城市的生态保育空间。优化整合农村城镇化地区,拓展二产空间;在中部,建立一个功能互补的城镇群,周边山体及蜿蜒曲折的飞云江是城镇组群的生态保育空间,依托交通网、生态保育网串联各个城镇;在西部,开发龙湖、湖岭两镇承担西南山区和西北山区中心城镇的作用,两镇的发展重点在于社会设施的完善;到2012年把瑞安建设成为温州都市圈的后花园,到2020年把瑞安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现代旅游名城”;瑞安除在建设“两纵一横一绕”高速公路的同时,将构筑以国、省道和主要县道为主干线的“五纵二横一绕”路网框架,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到2020年共设置各类公交场站43个,总面积约18.1万平方米。

  原外滩

  瑞安外滩夜景 孙凛 摄

  老解放路

  新解放路

  古今交融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6 未来瑞安 前景更加美好 2008-12-10 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6;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5;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9;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1;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8;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0;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7;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3;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6;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04;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5;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1;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28;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3;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4;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2;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3;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29;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6;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0;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35;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2;浙江日报000162008-12-10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