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温州30年
3  4  
PDF 版
· 瑞安“三农”发展日新月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农村新面貌 农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入
瑞安“三农”发展日新月异
□ 瑞安日报记者 陈希林
  农村新面貌 农业产业化 农民增收入

  瑞安“三农”发展日新月异

  □ 瑞安日报记者 陈希林

  1978年,瑞安农业总产值1.5亿元。

  2007年,瑞安农业总产值19.01亿元。

  1978年,农民所得人均收入68元。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439元。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30年来,瑞安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实现了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扎实推进。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新社区建设如火如荼

  马屿镇冯桥村被誉为“苏州园林式的村庄”。该村房子虽新旧不一,但整个村庄布局合理,房前屋后树木葱郁、流水潺缓,环境整洁怡人。村民们说,5年前,冯桥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村,垃圾、违章建筑随处可见,一到夏天,村里的大池塘还散发出阵阵臭气。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主要得益于2003年初夏开始的,为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在全市农村实施的“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该镇在江浦片的姜家汇、江东和江西等7个村开展连片整治,以连片创建为抓手,按照“环境整治、村貌美化、设施配套、布局合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使村庄整体形象大为改观。

  塘下镇陈岙村依托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经过精心规划,自2003年开始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先后投入260多万元对岙底山溪流进行了小流域治理,既保护了耕地,又增添了休闲亮点,同时解决了村民生活用水和企业的生产用水问题,蓄水量由原70立方米增加到6万立方米。丰富的水源还供给周边的村庄及企业解决用水困难问题,该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从原来的30万元增加到260余万元。

  该村投入350多万元,修建了村里的道路,硬化面积达2.8万平方米,硬化率达100%;全村绿化面积达9000平方米。同时,清除垃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建造了700立方米的净化沼气池和公厕,解决了全村排污物的无害化处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获得了省和温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以及瑞安市级文明村等称号。如今,该村已成为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稳定的全国性“魅力乡村”。

  据悉,从2003年至2007年,全市完成村庄整治281个村,连片整治1处,建成温州市级示范村27个,省级示范村19个,编制完成25个乡镇的村庄布点规划和278个村庄规划。由于还有两项验收,预计今年还将增加温州市级示范13个,省级示范村7个,连片整治1处。

  近几年来,瑞安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随着“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乡村康庄”工程、万里河道清水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等深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进程加快。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集中供养制度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加快乐了种田大户

  1983年,塘下鲍四村农民冯顺木尝到了承包种田的甜头,13亩承包地产粮1万公斤,当年收入2000元。1989年,冯协寿接过父亲的班,当年102亩地产粮9万公斤,收入4万元。20多年来,瑞安市先后涌现出了王金连、蔡德生、项宝荣、陈庆福等一大批种田大户,他们成为全市粮食生产的带头人。

  1983年正当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时,王金连一人承包了17亩水田。从第一年承包17亩,到第二年承包20亩,再到50亩……180亩,随着规模的扩大,他先后投入29.3万元,购置了2台联合收割机、1台烘干机、2台手扶拖拉机、4台脱粒机及运输船等大中型农机具,并且建晒场1300平方米、仓库5间210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应用农业机械化生产。同时,由于他积累了多年的种田经验,加上采用科学的方法种田,每亩可节省成本150元,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年亩产达830公斤。1994年至1996年,王金连种田赚了15.6万元。1983年开始转包农田进行规模经营的王金连,可称得上是全市土地流转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1994年开始,飞云镇马道村的蔡德生向村里承包田地327亩。村里拿出集体资金倒贴给他种,每年倒贴给他每亩115元。1999年至2000年,蔡德生承包的农田有一半免费耕作,另一半他付给村里租金每亩100元。为了合理引导土地流转,更好地支持种粮大户,2001年开始村里实行“反租倒包”。村“两委”拿出部分集体资金,以每亩300元的租金承包村民的田地,然后再统一免费发包给村里的种粮大户蔡德生和叶顺良种植。2006年起,村里付给村民的租金提高到每亩500元。

  “村里统一发包农田后,我们也省事多了,否则承包粮田要挨家挨户地问,现在只要跟村里签订合同就好了。”今年蔡德生承包田地314亩。

  飞云镇种田大户陈庆福从1997年开始弃商务农,从当年的30亩迅速增加到今年的632亩。今年他种植的早稻“中早22”亩产达624.9公斤,创下全省早稻单产新高;而今年他种植的晚稻也获得丰收,年平均亩产达1100公斤。因此,他被誉为种田“状元”,他的粮田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吨产田”。今年,他投售给国家的稻谷共70万公斤。

  粮食稳则天下安。近年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粮食生产的支农惠农政策,并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截至2008年,全市种粮大户近2500户,承包及流转农田面积达10万亩,粮食复种面积共15.38万亩。

  从“多予少取”到“多予不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的负担较多,各种名目的税费包括教育附加费、乡村道路建设费、计生费、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等,一般一户农家负担两三百元或更多。这对于山区半山区仅靠不到一亩地生活的农民来说,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特别像一些种植单季稻的山区农民,有时一亩地收入不到100元。

  瑞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让广大农民同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2002年,根据上级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通知精神,全市开始实行3个“取消”:取消乡统筹等面向农民征收的政府性收费和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了农业特产税。2003年,瑞安市还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民纳税,政府补贴,乡镇代缴”的方法,专门安排资金代农民缴纳农业税。2004年,全市在继续推行免征农业税政策的基础上,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财政补贴,农业水费由市财政全额转移支付。

  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各种扶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今年全市规定对种植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补助30元,优良品种全额补贴。综合上级和瑞安市的各类补贴,种植1亩早稻补贴最高可达210元。一些产粮重点乡镇还在此基础上加大补助力度,如塘下镇种粮大户种植1亩早稻补贴最高达330元。

  农机推广种田省力又增产

  今年,篁社粮友农机作业合作社8名社员,利用30余台(套)农机设备,包办了当地及周边曹村、仙降等镇部分村800多农户共2300多亩水田代耕代种农活,比去年增加53.3%。

  该合作社创办于2005年,时任篁社村党支部书记的郑维成,看到许多农户嫌独家独户育秧插秧费事,不想种田打算抛荒。他与村干部商量后,就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在市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该合作社专门为农民提供机械育苗、插秧等服务。创办当年,郑维成向市农机总站免费借用一台插秧机替村民插秧,共320亩。因机插的秧苗插入泥层较浅,过了半个月,秧苗转株后分蘖强,长势非常好,农户十分高兴。此后,郑维成对水稻生产农机作业的信心更足了。“这几年,不少农户上门迫切要求合作社给他们提供机插、机收服务。”他说。

  从2006年开始,该合作社先后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喷雾器、水泵等农机设备共32台(套),目前社员发展到100多人。其服务项目也从原来的机插、机收扩大到对农户开展“统一耕整、统一育秧、统一栽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专业化服务,农户支付一定费用,所产粮食归农户所有。

  随着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的推进,全市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其中篁社粮友农机作业合作社被省政府总结为“篁社经验”在全省推广。

  从2005年开始,全市对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大中型农机采取补助政策,近两年来,补助的农机种类不断扩大,补贴的比例逐步增加,按不同农机分,补贴额度最低30%,有的40%,栽插机械为60%。瑞安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全市机耕率达96%,机收率达95%,水稻机插面积达2.6万亩。据悉,目前全市共有农机专(作)业合作社31家,拥有农机具总量575台。

  区域特色产业基本形成

  仙降镇农民曾达署、洪心海和曾一荣三人,以前是在外地分别经营箱包、眼镜和灯具的老板,企业年销售额均超百万元。2006年下半年,在“三农”政策吸引下,他们把各自的生意盘给别人,投资百万元,在当地的垟头、垟坑两村承包农田620亩,联手种起经济作物温莪术,有滋有味地当起了“新农民”。去年,浙江天瑞制药有限公司以每吨2000元的价格上门收购温莪术,这给他们增加了信心。

  去年,他们三人组建了昌盛温莪术专业合作社。今年,他们在当地镇搞了一个上规模的温莪术基地,承包的农田面积增加到2480亩。因上年种植过温莪术的农田需轮种蔬菜等其他作物,今年他们实际种植温莪术规模达1860亩。最近,他们雇了数十名农民工采挖温莪术,预计总产值达800万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渐趋优化,已形成了东部沿海以粮食生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主体,中部半山区以蔬菜为重点,西部山区以林果为特色的三条农业产业带,建成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共19.9万亩,培育了高楼杨梅、梅屿番茄、阁巷榨菜、营前茶叶等十多个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区。高楼、梅屿、荆谷、陶山4个乡镇还被评为省农业特色强镇(乡)。

  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998年10月,瑞安市在温州地区率先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同时,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两年来,全市通过抓基地、强龙头、育品牌等举措,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农业产业化水平日益提高。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111家,其中加工型企业68家,带动农户10.5万户,联接基地11.8万亩,实现产值14.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拥有社员4225人,带动农户5.3万户,联接基地9.5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现有农产品注册商标57个,其中: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浙江名牌农产品3个、温州名牌农产品4个,浙江著名商标1个、温州知名商标1个。

  “三位一体”助推产业化发展

  2006年3月,瑞安市率全国之先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辅之以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实施联合联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和供销合作,实施联保联贷、联购联销等措施,着力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全市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在去年部署开展的“三位一体”建设“三百”结对服务活动中,全市农业、供销、农村合作银行、科技、农办、扶贫办、海洋与渔业等职能部门共100名懂行干部,与100家专业合作社、100个特色产业基地开展“一对一”帮扶,重点在信息、技术、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营前乡茶园面积共6860亩,品种单一,以“乌牛早”为主,由于茶叶种植及加工技术较为落后,茶青大多以低价出售,每公斤仅100至120元,部分茶农粗加工的茶干每公斤售价也仅400至500元。

  瑞安市农科所副所长丁朝玲来到营前乡,帮助茶农实施茶园管理规范化,从茶树新品种引进、栽种、培育到茶叶采摘,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全部实行标准化管理。目前,洪地村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园已从原来的700亩增加到现在1200多亩。

  去年8月,温州玉海春早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借助“三位一体”平台,注册“玉海春早”商标,并通过科技部门牵线搭桥,与浙江省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开展“玉海春早”茶技术研发,加工的茶叶价格比原来提高了3倍左右,最高售价2600元/公斤。营前茶叶借技术支撑,实现了产业提升。

  建特色基地,夯实发展基础,破资金瓶颈,扶持行业增收。“三位一体”使农业资金捆绑使用,通过资金补助、科技支撑,加大对农业基地和产业扶持力度,对基地建设起很大作用,促进了产业化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农民。

  今年是瑞安市农村合作“三位一体”深化年。全市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特色产业,在“三位一体”的步步推进中,亮点频现。截至去年底,共评出信用农户22191户,发放联保贷款共1573万元、小额信用农户贷款共8466万元;完善农资连锁经营,连锁店增至66家,配送网点已达221家。目前,全市1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30家合作社达到规范化要求,省级和温州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分别为2家和14家。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4 瑞安“三农”发展日新月异 □ 瑞安日报记者 陈希林 2008-12-10 浙江日报000142008-12-1000006;浙江日报000142008-12-1000007;浙江日报000142008-12-1000017;浙江日报000142008-12-1000008;浙江日报000142008-12-1000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