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温州30年
3  4  
PDF 版
· 抢抓机遇
再铸辉煌
· 瑞安民企活力无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瑞安民企活力无限
□ 瑞安日报记者 王 勇
  从1978年到2008年,瑞安的党建和民营经济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翻阅泛黄的档案,我们会诧异于瑞安在这三十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瑞安成为中国经济民营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民营经济成为瑞安区域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和最活跃的元素,逐渐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民营企业实现从原来的追求数量增长逐步向追求质的提高转变,从原来的模仿制造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变,从原来的粗放型外延扩张向集约型内涵发展转变,其发展正逐步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朝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迈进。

  瑞安民企活力无限

  □ 瑞安日报记者 王 勇

  瑞安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习惯。长期以来,因人多地少,耕地严重不足,劳动力大量过剩,温州地区的国家投资又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造成城市工业基础薄弱。迫于生计,瑞安人一直就有离乡外出经商的习惯。文革以前,马屿的“眼镜郎”、莘塍的“兑糖客”已足迹遍布省内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随后,席卷全国的改革开放春风,为瑞安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穷动力。从此,瑞安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国际,成长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集聚提升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1978年的瑞安,民营经济还处于萌芽期,一切都在蓄势待发。1986年后,该市开始着手调整结构、提升产业、整合企业,到1996年将原先29个主要行业调整为10个,工业产值增加到205亿元。随后,1996年至2000年期间,瑞安又推出工业四十条政策,通过结构调整、行业集聚,形成了目前的汽摩配件、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三大主导行业和针织、制鞋、眼镜、服装、工艺品、箱包等六大块状经济。

  近几年,瑞安注重推进产业链的延伸拓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引进培育了IT、生物医药、临港产业等,加快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主导行业发展方面,编制了《瑞安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及三大主导行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瑞安经济开发区,明确其作为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集聚基地及IT、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承接培育基地;积极构建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明确其为汽摩配产业的集聚基地。截至2007年底,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三大主导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80.87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3%,三大主导行业对该市工业的贡献越来越大。其中,汽摩配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73亿元,同比增长21.2%;机械电子行业105.09亿元,同比增长22.6%;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85.05亿元,同比增长23.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三次调整、三次提升、三次飞跃,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特色渐趋鲜明,集群优势逐步累积,一批像华峰这样的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上,涌现出了超千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拥有汽摩配、机械电子、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三大主导行业和眼镜、制鞋、服装、针织、箱包、食品、工艺品等块状产业集群。截至2008年9月,瑞安全市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达7277家,个体工商户4744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1700多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占全市企业数和产值的比例均达99%以上,上缴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吸纳就业人员近50万人。

  

  抓大扶小 民营企业独领风骚

  

  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率先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积极探索建立“温州模式”,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走出了一条区域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

  30年来,瑞安坚持抓大扶小,一手抓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一手抓中小企业发展。制订出台了“工业四十条”政策,并根据发展新形势,2006年又制订出台了《瑞安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另外,还组织开展星级企业、工业五十强企业、百家优势成长型企业等评选活动,大力推进企业争先竞位。截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268家,产值超亿元企业90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7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9%。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拥有各类技术研发中心92家,其中省级21家;拥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0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5%。

  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是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批民营企业通过外联嫁接、上市融资、强强联合等途径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06年,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SORL.普通股4月18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挂牌交易,实现了温州民企上市零的突破;11月份,瑞立又破格由美国纳斯达克小资本市场升级为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核准,首次公开发行新股3550万股,共募集资金2.37亿元,8月23日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温州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2007年1月25日,由瑞安人创办的万好万家集团控股的*ST庆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复牌。万好万家由此成为国内首家A级挂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实际操盘者。截至2008年5月,瑞安全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325家。其中无区域集团41家,挂浙江省牌134家,挂温州市牌53家。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实力大大提高。

  

  名牌战略 “瑞安制造”名扬四方

  

  30年前,瑞安人“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批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但当时许多企业急功近利,为了能多赚钱,大肆假冒其他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名牌产品。在许多人心目中,当时的瑞安(温州)产品简直就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立足。品牌,曾经是阻碍瑞安民企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1987年8月8日,在杭州的武林广场上,一把火烧掉了温州生产的40万双假冒名牌皮鞋,也让部分瑞安企业升腾起了“品牌”意识,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发展,不光是做大总量,扩大规模,更须注重质的提升。上世纪90年代初,瑞安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名牌产品,开展名牌商标评选工作,成立了由市人大、政协、工商、经贸、质监、外经贸、消费委、新闻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的商标评审委员会,评选认定一批瑞安市名牌商标,再从认定的商标中选择参加温州市名牌商标和浙江省名牌商标的评选。进入21世纪后,瑞安市又制定了名牌商标的扶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战略目标。

  在打造强势品牌的同时,瑞安市坚持以区域品牌为载体,发展特色品牌。针对瑞安的产业现状,坚持名牌战略有所作为、有所集中、有所突破,选择了机械、汽摩配等优势行业,引导企业提升品牌层次,形成瑞安品牌的集聚效应。就是在此背景下,一个接一个的“国”字号产业基地落户瑞安,并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了“创品牌、争品牌、助品牌”的浓厚氛围。截至2007年底,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全市拥有“中国汽摩配之都”、“中国男装名城”、“中国胶鞋名城”、“中国塑料薄膜生产基地”、“中国休闲鞋生产基地”、“中国工艺礼品生产基地”、“中国包装机械城”、“中国锻造产业基地”国家级金名片8张;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国家免检产品21个,浙江省名牌产品32个;全市拥有全国驰名商标2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8个,温州市知名商标34个,瑞安市知名商标累计128个,浙江省知名商号18家,拥有浙江省汽摩配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浙江省胶鞋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的称号。

  

  党旗高扬 非公企业生机盎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风雨洗礼,党旗更红。”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和体现。自1987年浙江振中工程机械厂建立全省第一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以来,历届市委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基础工程来抓,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如何在非公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有效发挥党员的作用,一直是非公企业和各级党委高度关注的问题。从1987年9月瑞安建立全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组织——瑞安市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浙江振中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前身)开始,瑞安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历经萌芽起步、探索指导、规范发展、创新提高4个阶段。瑞安市先后从市级机关和乡镇党委选派一批组工、人事干部和优秀党员,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联络员,对各类新经济组织,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属地管理、分口管理、挂靠管理等形式,做到新经济组织出现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或企业无合适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企业,则从机关中选派党员干部到企业暂任党组织联络员。目前,瑞安已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756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3个、单独党支部675个、联合党支部76个、党员5237名,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存在时间难安排、活动难开展和效果难保证的“三难”问题,瑞安不断创新方式,充分体现“小型、业余、灵活”原则,开展党组织活动,自2004年初,在市委宣传部、工商等部门指导下,率先在全省推行“快餐党课”。因“快餐党课”具有“精、新、短、易”的特点,被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称之为能“充饥”的“党教压缩饼干”,教育效果十分明显。这一做法被市委组织部在全市民营企业党组织中推广,并受到浙江省、温州市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华峰集团党委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先进彰显机制”,要求党员员工“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站得出来,危难时豁得出来”。党员吴福生多年来每天上班比别人早40分钟,下班后做好清扫整理工作才回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带动其他员工这样做。他说:“光一个人把工作做好还不行,一定要把整个班组带动起来。”

  现在,华峰集团各车间主任、班组长等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职务,基本上由党员担任。一大批作风正、素质高、技术硬的党员人才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任职。目前,该集团高层管理团队27人中,党员占了18名,党员成了公司的中流砥柱。华峰集团党委书记胡永快表示,非公党建的关键是以“党建”促企业发展,以党组织的力量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互动双赢。华峰集团从温州市512家企业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温州市首届“活力和谐企业”称号,就是最鲜活的例证。  

  像华峰一样,瑞安非公企业越来越重视党建工作,越来越多的党员担起重担,在工作一线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像胡永快一样,许多老党员都认定了一个事实:非公企业党旗高扬,党员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党组织发展壮大,非公企业生机盎然。

  民营经济带来的脱胎换骨之变,更坚定了瑞安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推进民营经济新发展的过程中,目标更加坚定和高远:以创新求提升、以集聚求提升、以整合求提升、以集约求提升,迎接民营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3 瑞安民企活力无限 □ 瑞安日报记者 王 勇 2008-12-10 浙江日报000132008-12-1000004;浙江日报000132008-12-1000005;浙江日报000132008-12-1000019;浙江日报000132008-12-1000016;浙江日报000132008-12-10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