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钱塘江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关于它的诗词文章更是多不胜数。近日,央视戏曲频道以文化专题片的形式,对发生在钱塘江流域一带闻名的人物和故事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和拍摄,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鲁迅、王国维、盖叫天、白蛇传等名人及知名的故事,该专题片取名《钱塘戏话》,共10集。值该片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之际,总导演楼建军讲述了一些摄制组在拍摄《钱塘戏话》过程中挖掘的故事。
有关西施的讨论
为了求证西施是否存在,《钱塘戏话》摄制组向浙江大学以及当地的多位专家求证,得知,人们对西施是否存在产生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在《左传》、《国语》中,并没有提到西施这个名字,而这两部文献是目前人们可考的记载春秋历史最详细最古老的文献。不仅如此,在司马迁的巨作《史记》当中,“吴太伯世家”和“越王勾践世家”等相关的记载里依然没有西施。其二,早在吴越战争之前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屡见“西施”一说,也就是说,西施这个名字,早在越王卧薪尝胆之前就已闻名天下。
而关于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是一直到东汉才有的。袁康的《越绝书》中写到:“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由此可见西施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袁康的记载逐步演变而来。
但是,人们是否可以以此论断世上本没有西施这个人?楼建军又讲述了他们在拍摄过程中采集到的另外一个观点:如果西施是人们虚构的,那西施由越人吴的路线上存在的浣纱亭、西施滩、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迹又是从何而来的?于是,又有人猜测,也许西施的存在在东汉之前并不被统治者所接受,毕竟将一个国家的成败维系在一名女子身上,对统治者而言是一种屈辱,于是西施无法作为一个正面人物被记入历史。
“拍摄过程中,我们邀请专家做了大量的佐证,我希望观众能够通过我们的片子自己去领悟与解答疑问,无论是否有答案,观众都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楼建军说道。
不同版本的“梁祝”传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这个凄美的传说自唐代流传至今,已有诸多版本;“在宁波的鄞州高桥,江苏的宜兴和江都,甘肃的清水,安徽的舒城,河北的河间县林镇,山东的嘉祥和微山县马坡,河南的汝南县马乡,重庆的合川都有梁祝墓;目前全国共有10处梁祝墓、6处梁祝读书地、3个祝英台故里,可见大家对‘梁祝’故事的喜爱之深。”楼建军讲到。
在《钱塘戏话》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经过向有关专家核实,历史上梁山伯确有其人。据有关史料记载,梁山伯为晋代鄞县县令,在职时勤政爱民,为当地做了许多好事,可惜英年早逝,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将他葬在宁波鄞县邵家渡太平村的姚江边,并在附近为他盖了一所庙。
1997年,在宁波高桥的一个施工工地上,民工挖出了一座奇怪的墓葬。“平常我们所见的墓葬只有一个墓碑,而这个墓葬却有两个墓碑。”据说,这就和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梁祝版合起来了。梁山伯作为县令,为官清廉,受到百姓爱戴,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纪念他修了一座大墓。祝英台则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马文才杀害。当地老百姓在埋葬祝英台时,意外发现了梁山伯的墓,他们不忍心打扰梁山伯的安息,于是就把祝英台与梁山伯合葬,算是结“阴亲”,之后又为两个人分别立了碑,于是就有了之前的“一墓双碑”的情景。
楼建军介绍说:“这个现实主义版本的‘梁祝’显然不那么讨好读者,在这个版本中,梁山伯和祝英台都确有其人,但却没有任何交集,这个版本的存在却也合情合理。其实,民间故事的版本之所以多,是因为人们给它添加了许多浪漫的想象,而我们则要通过种种历史遗迹,在《钱塘戏话》中向人们展现那些不同的、丰富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就像这个现实主义版本的梁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