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内新闻
3  4  
PDF 版
· 我国证券业机构投资者
还需进一步发展
· 江丙坤续任
海基会董事长
· 神七“三大件”压轴 太空高科技荟萃
· 全国“菜篮子”供应量足价稳
· 29万余名婴幼儿
泌尿系统出现异常
· “万里长江第一隧”
年内有望建成
· 邢台三鹿更名为河北贝兰德
· 新疆特殊艰险区域
引入“航空考古”
· 北京最大胡同四合院修缮完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神七“三大件”压轴 太空高科技荟萃
“上海2008航天科技展”今起举行
  据新华社上海12月2日电(杨金志 葛圣洁) 12月2日下午,走进上海科技馆一楼大厅,只见雄伟的神舟七号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一字排开;高约30米的红白相间降落伞挂在墙上,仿佛巨大的百褶裙。“上海2008航天科技展”将于12月3日到9日举行,2日下午,记者在上海航天专家的讲解下先睹为快。

  进入展区,最先进入视线的是“三舱”——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模型、轨道舱和推进舱正样件。返回舱虽然是1∶1的模型,但是其中的三个宇航员座椅却是实物。记者看到,航天员座椅的样子有点像大号的“葫芦瓢”,又很像躺椅,航天员坐在上面,正好可以看到前面上方的仪表盘。座椅摸上去硬硬的,空间也并不宽敞,宇航员的下肢必须蜷曲。不过,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工作办公室副总工程师周旭东告诉记者,在航天飞行中,只有采用这样的姿势才能达到最好的抗冲击效果。

  轨道舱正是航天员翟志刚进行出舱活动的舱体。2米多高的舱体中央有一个直径0.8米的圆盖,就是航天员出舱的窗口。窗口上方是扶手。“当时,我们的航天员出舱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锁扣扣在扶手上。”周旭东说。

  扶手的上方,则是照明灯和摄像机。中国航天员的首次出舱活动能够在全世界实时展现,这两个关键部件功不可没。值得上海观众自豪的是,这两个部件都是在上海研发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LED飞船出舱活动灯,这组24个灯每个只有樱桃番茄大小,但是放射出的能量却稳定、无闪烁,长达90分钟。摄像机的研发单位则是上海航天局。

  推进舱是飞船的动力系统,它的表面附着了几个“酒杯”样的物件。上海市宇航学会资深研究员李必光告诉记者,这是推进舱大大小小48个发动机中的一种,通过喷气来调整飞船的飞行姿态。而推进舱的四个最大的发动机位于底部,细心的布展方把大镜子放置在舱底,科普爱好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2500牛顿“双元发动机”的样子。

  “三大件”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降落伞实物。在上海科技馆大厅的巨大墙体上,神舟飞船返回降落伞从科技馆的顶部高悬而下拖曳到地面,挡住了整个科技馆的一幕球体,红白相间犹如孔雀开屏,以至于让不少人起初误认为是一件展馆的装饰品。降落伞的面料也大有玄机,不仅异常牢固,而且非常轻薄。

  一支比普通铅笔粗好几倍、直径六七厘米的“中华神七太空笔”也让记者们连连驻足,原来这是根据宇航员充气手套的大小特别研制的。这种由中国第一铅笔股份有限公司耗时2年研制的太空笔,一次卷削就可以书写200米,经过了冲击、振动和24小时的高低温实验,可谓身经百战,也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一大空白。

  

  图为12月2日拍摄的即将展出的三名航天员在返回舱内使用的座椅的实物。

  新华社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内新闻 00004 神七“三大件”压轴 太空高科技荟萃 2008-1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13005B8B15[A0-新华社记者≈B1-应霁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