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萧山残疾人“抱团”致富
· 我省优抚对象将
享受全方位医疗保障
· 我省民营企业家座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 为全省百姓谋文化福祉
· “老外贸”的新征程
· 把脉风雨为民生
· 今夜冷空气来袭
· 打造“首位经济”
· 象山“针织名城”逆势而上
· 确保所有项目顺利实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把脉风雨为民生
——省气象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纪事

本报记者 余勤
  “海上浙江”建设需要气象部门做些什么?如何充分发挥气象部门防灾减灾第一防线的作用,减轻和防御气象灾害对渔民造成的损失?日前,省气象局主要领导带领党员干部来到舟山,听取一线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渔民的建议,就如何加强海洋气象服务问计基层、广纳良言。

  走进矛盾,发现难题。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省气象局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和意见函等多种渠道向全省30多个省级部门和6万多名基层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他们以“围绕浙江科学发展新局面,增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再创气象为民新贡献”为实践载体,紧紧围绕“提升气象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实实在在地了解存在的问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体现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我省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影响严重的现状,省气象局着力在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坚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上下功夫。省气象局组建了业务创新团队,集中攻关台风预报和数值预报模式研究;启动三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全力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推动气象预报向灾害预报延伸;大力实施“浙江省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着力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针对我省公共气象服务在基层,尤其在农村较为薄弱的问题,省气象局积极探索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气象为农村防灾减灾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风资源开发利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工作。与此同时,旨在提升人们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的“气象灾害防御科普五大计划”全面实施。省气象局在全省开展科普宣传讲座217次,制作科普挂图及展板7000多块,受众人数达73万人次,建成11个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示范乡镇(村)和15个科普宣传基地,在90%以上的县市区进行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服务发展,不忘民生。为了使气象预报更加深入百姓的生活,省气象局在推出“花期指数预报”、“紫外线预报”等多种指数预报后,近期,又相继推出了“蓝天指数预报”、“负氧离子预报”等新的预报服务,为百姓了解空气质量和大气环境树立了“标杆”,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今,我省气象服务领域已拓展到100多个行业,产品从日、旬、月报的“老三样”增加到300多种。全省每天有136套电视气象节目、900多块气象显示屏以及96121声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紧急异常短信平台、小区广播多种手段及时方便地为公众提供最新气象信息。

  为进一步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省气象局正在落实“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承诺在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防灾抗灾应急服务、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安全管理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安康福祉的公共服务领域作出新成绩,使气象事业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全社会和全省人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把脉风雨为民生 本报记者 余勤 2008-1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1300121894[A1-余勤≈B1-李应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