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PDF 版
· 巡防考勤机带来村镇安全
· “农民工网吧”
走进沈阳建筑工地
· 长期分居威胁留守人群婚姻
· 帮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心理阴影
· 到新农村拍婚纱照
· 浙工大学子赴甬献血救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帮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心理阴影
——记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司法助理员沈寅弟

本报记者 朱海兵 实习生 吴姗
  “这些犯过罪的人,当他们渴望新生活时,最需要的是人们的理解与帮助。”

  做了4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者,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司法助理员沈寅弟今天见到记者,首先说的就是那一句他经常提醒别人的话:别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社区矫正对象。

  “我刚回来时,最怕看到的就是那一双双冷漠的眼神。”社区矫正对象赵某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冲动的小伙子,因斗殴被判重刑。他服完刑回到家乡,母亲已去世,老父亲则去了远在内蒙古的哥哥家生活,举目无亲的他,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

  老沈看到了,一边嘱咐与赵某熟悉的左邻右舍,尽可能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一边用最快的速度为赵某办好了最低生活保障,后来还联系安排了一个岗位就业,使他每月可以拿到800元的工资。更让赵某意想不到的是,老沈还看出他的思亲情绪,大胆鼓励他前往内蒙古探望父亲和哥哥,并为其办理了准假手续。临走时,老沈还买了水果和车票,亲自送他上火车。

  “原本12天的假,他6天就回来了,回来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老沈告诉记者,如今的赵某与社区居民相处融洽。

  矫正对象走向新生,最难克服的就是心理问题。心病就需用心治。老沈只要有空,就去找矫正对象促膝谈心,并召集了一批退休的老司法工作者、老教师、老医生,组成全省首支心理矫正志愿者队伍。4年来,先后帮助15名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心理阴影,迎来了新生。

  “老沈最能理解我们心里所想。”矫正对象朱某原本是一家厂里的技术革新能手、高级工程师,后因职务侵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刚开始参加社区矫正时,“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心态,使朱某深陷痛苦中不能自拔,而周边一些人的异样眼光,更使他一度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老沈在动员朱某的亲友一起帮助开导的同时,说服厂领导重新起用朱某,充分发挥他的技术才干。从此,朱某埋头苦干,全身心投入到企业技改中,为厂里增加效益数十万元。鉴于朱某的突出贡献和良好表现,通过省高院和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反复调查核实,最终朱某获得减缓刑考验期6个月,实现了全省矫正对象减刑的首个突破。

  (本报杭州12月2日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12 帮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心理阴影 本报记者 朱海兵 实习生 吴姗 2008-12-3 48256F32002924A6482575130043F9F9[A1-朱海兵≈A4-吴姗(实习)≈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