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7版:温州30年
3  4  
PDF 版
· 推进城市化进程
塑造大都市形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建设纪实
推进城市化进程
塑造大都市形象

  城市建设·城市中心区篇

  当你徜徉在洋溢着无限创业激情的温州城区,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繁荣和生机,除了近水临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纵横交错的城区道路、固守瓯江的防洪大堤……城市建设之美可圈可点。

  温州城市中心区——这个新型城市化的重要阵地,这个中心城区东移西扩、北联南接的核心空间,这个现代温州多功能、复合型的城市中心,融合了山水优势,禀承着瓯越文化,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

  作为这片热土的建设主力军和先锋队——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以南起温州大道,北至锦绣路,西始车站大道,东临汤家桥路,面积5.2公里的行政文化中心区为平台,城区防洪景观带为依托,重新打造沿江老城区,建设东向新城,拓宽江面空间,累计完成工程量价值约80亿元。现代化温州区域中心城市的蓝图,正从建设者手里的一砖一瓦化为现实,不断展示现代大都市的魅力。

  推进城市化进程

  塑造大都市形象

  ——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建设纪实

  构框架 强功能 提档次    

  高起点筑就城市形象

  城市建设,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气质、底蕴、格局特点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多年来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精心谱写“构造城市框架、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档次”三步曲,唱响城市建设“主旋律”,积极打造城市新形象,为温州的城市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目前,城市中心区已建成通车的市府路、汤家桥南路等8条主干道和府东路、府西路等7条次干道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城市交通体系不断连网成片,交通不断延伸拓展,与机场大道、瓯海大道等交通动脉相连,撑起温州日渐扩大的东部城市框架,城市生活的脚步更加流畅。

  突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以其恢宏而简洁、凝重而亲和的建筑语言阐述着温州的现在,展望着温州的未来,充分展示温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氛围,是山水温州的景观亮点。近年来,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加快建设步伐,一批重点文化行政设施工程展现在市民面前——

  温州博物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陈列展示达3万多件藏品,如同市内的一座“雁荡山奇峰”,散发着雄浑朴茂的艺术神韵;六大功能各异的展厅,引领人们徜徉温州千年历史长河,让我们感受温州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激情碰撞。

  温州图书馆——临水而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藏书规模达300余万册,日接待量5000人次,书香满溢,是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现代化精神家园。

  温州科技馆——缩微版的“大千世界”,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布置10个展区,可陈列300余件科技展品,寓教于乐,让参观者体会无穷的科学乐趣。

  行政管理中心——楼高21层,庄严大气,气势恢宏,寓示一个具有现代感的21世纪新政府形象。

  市人民大会堂——方中带圆,圆中见方的造型昭示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权威与神圣。

  青少年活动中心——依山而建,带圆弧的梯形及倒圆锥形的整体造型极富动感,蕴涵着无限活力和激情。

  温州大剧院——预计2009年10月交付使用,与温州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一道,共同组成了环绕世纪广场的四大文化标志性建筑,其内部建有1500座的大剧院、650座的音乐厅、200座的小剧场,现代化的设施将使温州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流的视听盛宴。

  工人文化宫——玻璃幕墙结构、时尚“双塔”风格,即将投入使用。它与千年江心孤屿遥相呼应,凸显着现代与历史的交融。

  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体建筑造型为一扇形斜面及一椭圆半球体,如镶嵌着珍珠的贝壳。依翠微山麓而建,是集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娱活动、配套辅助、儿童活动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这个温州市区西部重要的文化基础设施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并进入装修阶段,预计2010年完工。

  优环境 重民生 促和谐    

  大手笔描绘宜居蓝图

  满足现代市民公共生活需求是城市建设的宗旨。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建成世纪广场、星河广场、郭公山公园、绣山公园、划龙桥河景观带公园和沿江景观带等6个城市广场公园,绿化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真正还绿于民,还净于民,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公园广场建设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了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

  安居方可乐业,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和高质量的住宅是以人为本的首要表现。重视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指挥部进行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指挥部进行了旧城及城郊结合部的旧房、危房拆建改造,已竣工安置房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交钥匙近1.6万户,先后建成百里路、上田、杨府山住宅区等20多个不同规模的住宅小区,交付或在建配套教育设施8所。建成连通污水管网1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的基础设施,提高了消防安全条件,改变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严重滞后、雨污合流的状况。

  清风徐徐,江景阑珊。市区瓯江南岸一条约14公里城区沿江防洪堤,从抢险到避险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瓯江文化的底蕴,演绎出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这条百年一遇的防洪工程总投资为20亿元,东起东瓯大桥,西至浦州水闸,分三期实施,计划于2010年全部竣工。高架梁柱结构堤坝平台外挑江面40~60米设计,独具特色,不但是一条保障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堤,更是一条显山露水,彰显瓯越发展史的风景堤,体现人文关怀的休闲幸福堤。沿江防洪堤南内侧一条30米宽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连接着新老城区;同时一个利用沿江区域优势,体现温州精神、传承古城文化、延伸会展功能,以高品质居住为主,辅以商业、办公及休闲的城市滨江区域日益形成。如今防洪堤沿线50家老港区工业企业和居民搬迁已基本完成,并基本建成8.6公里段防洪堤,完成投资量约10亿元。

  奏强音 掀高潮 起宏图    

  新思路打造城市坐标

  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7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依托瓯江的区域环境优势,按照“三年整体推进、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总体目标,启动滨江商务区建设。

  作为城市东移的战略点,滨江商务区是温州城市未来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10年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兴奋点和新亮点。一个璀璨夺目的温州城市新坐标——滨江商务区呼之欲出,拔地而起。

  滨江商务区地处温州市城市中心区腹地,沿着瓯江岸线可以看到滨江商务区的区域位置:西起市区环城东路,南以江滨路—学院路—汤家桥北路—沿江路—机场路一线为界,东和北均以瓯江为界。自西向东依次为洪殿片区、会展商务区、商务南片区三部分,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350万平方米,涉及鹿城、龙湾两个区的五个街道八个村,建设投资量预计达2000亿元。

  作为今后温州的现代化集聚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坐标,滨江商务区以“温州的浦东”作为其功能定位,即以商务金融为主,居住休闲为辅。

  这里具备辐射浙西南、闽东北区域的商务服务、会议展示、信息交流、金融交易等为主的商业金融服务功能,有商务办公楼、展示中心、金融交易中心、购物中心等服务业设施。具备面向海内外商业企业和服务于轻工制造业的总部经济创业功能,拥有总部基地、温州人创业园、SOHO创业区等特色园区。具备城市购物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等功能,有文化艺术区及加洲乐园、上陡门公园、五星级酒店服务区、大型商业文化娱乐综合体。还具备城市现代滨江型居住功能,展示现代温州绿色滨江人居环境特色,主要包括洪殿及商务区南片两个大型滨江居住区。

  滨江商务区建设,是温州新一轮城市核心区开发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战略高地。2007年温州市城市中心区建设指挥部对滨江商务区进行实地调查摸底,制订了滨江商务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做好有关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市政道路和居民安置房。同时鹿城龙湾两个区组织专门班子及机构开展滨江商务区有关拆迁征地工作。

  今明两年是滨江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时期,中心区指挥部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设计精明化、拆征合理化、建设精致化、组织精心化、管理规范化的基本工作思路,掀起基础设施建设高潮,预热滨江商务区整体开发。目前,滨江商务区城市优化设计和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已经完成;综合交通研究和绿色生态规划研究正在开展;沿江开发出让地块已完成前期工作;桃花岛大型住宅区修规方案开始招投标;东方造船厂路、商务六路等5条道路年内竣工,桃花岛片区3条道路已经开工,做好黎明东路二期等4条道路前期工作;续建洪殿片区地块和会展商务区一期安置房11万平方米;全面铺开休闲住宅区、商业区建设,力争做好20栋大楼的开发建设。

  

  后 记

  发展城市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加快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州城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高科技、人文化的城市化建设,汇聚着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有人说,一个城市中心区,走活了温州城市建设的一盘棋!随着滨江商务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温州新型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快,构建现代化大都市的步伐将越迈越大,一个令人振奋的大建设画卷将更加辉煌。

  >

  链接

  滨江商务区

  布局解析

  一心二带三区布局——

  “一心”是指杨府山商务功能核心。该中心是创建温州滨江城市形象标志性区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整体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

  “二带”指滨江景观带(防洪堤景观带)和杨府山中央公园绿轴景观带。二带联系着滨江商务区最主要的功能中心与城市公园,是滨江商务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三区”指洪殿片区、会展商务区和商务南片区。

  洪殿片区:范围西起环城东路,东至加洲路,北起瓯江岸线,南至江滨路及黎明路。该片区的规划功能定位是:以温州旧城为依托,打造具有生态多样化和水乡风貌特色的现代化滨江生态复合型城区。

  会展商务区:范围西起府东路与加洲路,南至学院东路、东北至瓯江岸线,包括加洲乐园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带。该片区的规划功能定位是:以商业和公共服务为主,居住与休闲文化娱乐为辅,集滨江观光、商务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商务休闲中心。

  商务南片区:西起汤家桥路,东至瓯江,北起学院路,南至机场路及蒲州河。该片区的规划功能定位是:以生活居住为主导,结合该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办公等功能,形成滨江现代化商务休闲与人居的乐园。

  交通地下绿地体系——

  交通体系: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分为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4级的交通网络。未来的滨江商务区将形成以城市快速公交为骨干、普通公交为辅、小汽车和立体化人行交通方式综合利用的立体化、网络型的城市交通体系,与机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便捷相连。

  地下空间: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滨江商务区结合商务中心功能布局,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系统。其主要地下空间分布在中央公园和沿江路一带,包括地铁、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街、地下道路、人防等系统。开发深度达到地下2层至局部地下4层的程度,规划在地下2层设公共通道,将整个地下空间融为一体、四通八达。

  绿地系统:滨江商务区的主要绿地呈带状布置,分别是长达10.8公里的滨江景观带和杨府山中央公园绿轴景观带。除此之外,滨江商务区还建有上陡门浦公园和杨府山城市公园两个主题公园。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温州30年 00017 推进城市化进程
塑造大都市形象
2008-12-2 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22;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14;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12;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13;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11;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38;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39;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15;浙江日报000172008-12-0200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