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永远的铁军
· 永远的铁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永远的铁军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大兴安岭到天涯海角,从江南水乡到西北边陲,他们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在他们的身后,如林的铁塔拔地而起,横卧的天桥飞架南北,密布的管网纵横交错,庞大的机器高速运转……他们,是建筑安装业当之无愧的铁军。

  走过半个世纪的浙江安装,有一部厚重而闪光的“史书”。传承、创新、超越,50年的创业发展,不仅记录了我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见证了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振兴与腾飞。在沧桑巨变、催人奋进、科学发展的时代闪耀着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打开这部煌煌巨著——

  ——浙江省开元安装集团50年发展纪实

  风雨五十载,热血铸就辉煌

  成立于1958年的浙江安装,由其前身原冶金部第八机械安装公司和建工部第三卫生设备公司组建的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改制而成。公司创建初期,基础薄弱,财力匮乏,生产力水平很低。公司拥有固定资产仅303万元,主要机械设备仅25台,施工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辅之以较为简单和少量的机具。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浙江安装以主人翁的姿态,艰苦创业,风餐露宿,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从蛹到蝶的蜕变,成为浙建集团麾下一支能征善战的施工劲旅。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浙江安装几乎承担了省内所有的重点工程项目安装任务。他们,从衢州化工厂、杭州钢铁厂等浙江省第一批工业项目建设中走来;从早期的杭州饭店、浙江宾馆等高级宾馆工程建设中走来;从支援上海闵行、漕河泾地区29项工业建设项目、贵州省“大三线”建设和支援大庆油田建设中走来,历经沧桑而百折不挠,备尝困苦而奋斗不止……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安装迅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经营机制,以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为重点,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拓展经营思路,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运行机制,迎来了新的发展征程。

  上个世纪80年代,公司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关系到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程,施工范围还扩大到石油化工、电力热电、冶金建材、市政环保、高级民用、大型公用公建设施等各个领域及钢结构、压力容器制作安装。在此期间,公司独家承担完成了镇海石化总厂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年产52万吨尿素的安装任务。1984年到1985年,公司还组织力量奔赴拉萨援建西藏体育馆,向西藏人民奉献了浙江建设者们的一份厚礼;公司还在非洲、中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与地区经援和承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20世纪90年代,浙江安装着力于抓管理、上等级、加强与改善各项内部管理,积极融入项目法施工管理。随着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内部机制建立,浙江安装这家国有企业在新的机制下焕发出了无穷的活力。

  跨入21世纪后,意气风发的浙江安装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转折。公司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企业改革发展步伐的精神,实施公司制改造。2001年1月,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浙江安装宣告成立。改制后,在董事会的决策和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推进“数一数二”发展战略目标,从小而全管理体系到大力推进专业化发展道路为方向;从单一的依赖浙江建筑市场的经营格局到大力发展两外市场为主导,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力度推进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产业结构、队伍结构的联动调整,公司适应市场的能力越来越强,规模越做越大,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由1958年的500余万元增长到目前的近30个亿,实现了生产经营与规模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化了公司在省内安装企业中的龙头地位,提升了在全国安装施工企业中的形象水平。公司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中国建筑施工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用户满意安装企业”等殊荣。

  雄展今朝,攀崖揽月只等闲

  一家样样都能干、样样都不精的企业,在市场上是难有大作为的。只有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在这样一个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近几年来,公司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通过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从传统安装业向新型安装业转移,确立与巩固起在工业项目上的比较优势和空分、钢烟囱、电力热电、石油化工、烟气脱硫和高级民用等领域上的专业优势,把公司综合性安装企业的发展定位不断推向深入,朝着专业更精、技术更新、进度更快、成本更低、质量更优、品牌更响的方向迈进。

  ——在空分工程专业领域,浙江安装通过多年的市场历练和积累,施工能力由20年前的一年一套空分装置提升到每年完成20余套;装置规模等级由国内第一套3000Nm3/h空分发展到如今国内首套自主集成的上海宝钢60000Nm3/h空分,施工领域由钢铁空分向化工空分方向拓展,走在中国空分安装行业前列,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在化工专业领域,浙江安装坚持在“精”字上下功夫,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施工的镇海炼化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工程(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到如今的以EPC总承包经营模式的德山化工二氧化硅工程和衢化氟化工、浙江腈纶厂、浙江善高化学有限公司、国际香精香料工程等,无不体现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比较优势与综合实力。

  ——在钢结构专业领域,浙江安装在巩固与提升传统领域基础上,抢滩攀高,积极推进钢制烟囱、大型低温液体贮槽、大桥钢桩等非标结构制作安装。特别是210米~240米大型等直径钢制烟囱制作安装,延续使用的具有国家发明专利的气顶倒装法经典工艺,通过续研发再创新,施工技术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行业发展。

  ——在电力热电专业领域,在走专业化发展路子的指引下,近年来浙江安装先后承担了镇海炼化大乙烯工程动力中心等100余项电站项目施工(包括诸如垃圾焚烧发电、高炉余压发电、水泥余热发电等资源节约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公司还顺利完成了浙江蓝天天然气电厂220kV升压站、160MVA主变压器、135MW发电机等系统调试,积累了220kV发配电工程调试经验,扩大了该领域的专业优势。

  ——在脱硫工程专业领域,浙江安装根据国家政策导向,顺势而动,把经营方向调整到节能减排的项目上来,在开拓燃煤发电、燃煤热电系统大中型电站烟气脱硫安装领域取得较好成效,脱硫工程施工顺利进入华能、国电、大唐、中电、华润等我国五大发电公司,地域界限不断扩大,承担了安徽凤台、广东顺德、河南伊川坑口、甘肃平凉等50余套300MW—1000MW电站机组的脱硫制作安装工程并一次投运成功,为阶段性实现全国减排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大型公建机电工程专业领域,浙江安装发挥传统优势,承建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工程项目,如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重庆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铁路新客站、杭州电信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西湖文化广场及钱江新城标志性项目等,企业品牌越来越响亮。

  在推进专业化施工、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的进程中,浙江安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发展战略,企业员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一大批优秀建筑施工人才汇聚在浙江安装的旗下,一支新时期的建筑安装铁军整装待发。与此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参加了10余项国家规范标准的编制,相继完成了企业工艺标准和企业级质量验收标准的编制。为加快技术积累和技术储备,公司及时进行技术总结,编制工法继而成为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产品和核心技术。近年来公司8项安装工艺荣获国家级工法,17项安装工艺荣获省级工法,12项施工技术荣获“中国安装之星”,公司还被评为“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

  奠百年基业,而今迈步从头越

  50年来,敢于创新、善于创业的浙江安装以坚毅的发展步伐印证了自己无愧于国有企业建筑铁军的称号,尔今的浙江安装更是把发展的目光聚焦于未来。放眼未来,浙江安装将以公司五十华诞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两创”总战略要求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突出主业、做精专业、集约管理、转型增效”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以资源整合推进集约管理,以集约管理推动转型升级,以争创一流企业为目标,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努力把浙江省开元安装集团建设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安装企业集团,为实现浙江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历史性跨越,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永远有多远?从50年到未来的百年,甚至更远……浙江安装将以和谐社会中价值的创造者重新审视在全球的市场定位,传承、创新、超越,只为那未来的百年蓝图。因为,他们是永远的铁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永远的铁军 2008-12-1 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6;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8-12-01000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