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瘦小、脸庞黝黑、身手敏捷……他,就是温州消防赫赫有名的“智多星”——市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专勤班班长王夏淼。
“王夏淼就要转业了,说实话,我们舍不得他走……这个兵爱琢磨、点子多,创造了不少救援办法。”温州市消防支队政委陈慧国说。
去年12月12日8时27分,位于温州市中心的温富大厦裙房发生大火。该大厦共28层,高101米,一层起火的“朵朵鲜”花店燃烧形成的有毒浓烟迅速往上扩散,近200名群众被困火场。
浓烟中沿着台阶一层一层爬上21楼,王夏淼敲开了2106室房门。房主看见有消防队员过来,连声叫道:“有名孕妇被困电梯时间很久了,你们快去救救她吧。”王夏淼二话不说,立即赶往电梯间,恰好与另外几名搜救的战友相遇。
电梯被卡在了20至21层中间。“时间紧迫,大家分工协作!”王夏淼冷静作出判断。于是,一人用破拆工具打开电梯,一人顶住电梯门,王夏淼钻进电梯间进行营救。
受困的孕妇被艰难地从电梯中救了出来。下一步怎么办?此时,楼道弥漫着毒烟,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想从楼道把孕妇抬下楼风险很大。迅速观察周边环境后,王夏淼决定往上走,把孕妇转移到一个空气相对新鲜的地方,进行心肺复苏。5分钟的急救后,孕妇终于睁开了眼睛。随后,孕妇的母亲也被消防战士救了出来,母女两人绝处逢生,喜极而泣。
这场救援,让很多老百姓记住了临危不乱的消防战士。然而,王夏淼的脑海里又在思考另一个问题:近年来,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火灾中,楼内情况的复杂性更是难以预料。例如供电中断、电梯被卡、消防云梯车因高度或空间有限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使消防救援工作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怎么办?王夏淼琢磨开了,他反复到实地勘探,在笔记本上画上救援示意图,经过一次次演练,发明了一种名为“高空侧翼转移救助操作法”的救援方法——一旦高楼起火,大火从低层往高层烧,消防队员在着火点的上方找到一个固定支点,放下救援绳索,然后在安全固定好被困者后,带着被困者破窗而出,沿着高楼实体墙面,安全滑到地面。
这套救援方法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绳索支点制作便捷,救援人员可沿主绳任意点下降,并且能准确、迅速地到达目标进行施救,解决了高层建筑在特定条件下无法施救的难题。在今年全省灭火救援创新操作法评选活动中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并全票通过,被评为第一名。
一天深夜,温州泽雅景区打来求援电话:一辆卡车冲出了盘山公路,坠落百米悬崖,遇难者的遗体就躺在悬崖中部。赶到现场,王夏淼锁着眉毛、站在悬崖口观察:陡峭的悬崖成60度坡角,利用工具,消防人员下到崖底不是难事。可怎样才能把遇难者运上来呢?沿着崖面拖,失败了;几名战士抬,因地势险峻也失败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王夏淼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向救援指挥部提供了一套方案——先在崖顶找一个支点,绑上救援绳索;然后派一名消防战士下到崖底,把绳索的另一头固定在悬崖底的另一个支点上。接着,在与崖面平行、成60度绷紧的绳索上,垂直放下第二根绳索,方位正好在遇难者上空,把它绑在遇难者身上,最后垂直将尸体拉上悬崖。
救援方案获得成功。王夏淼的这套救援方法就是日后又一个全省一等奖操作法——“山岳救助操作法”的原型。
据统计,王夏淼入伍8年时间,仅创新操作法发明不下5个。他发明的“多功能撑杆” 至今仍是特勤中队在车祸救援中的得力武器。入伍至今,他先后获得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六次;六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送战友,踏征程……”激昂的军乐响起,老兵王夏淼立正向军旗告别,以威武挺拔的身姿敬上最后一个军礼。
在战友的留言簿上有这样一段话:“你虽脱下军装,却留下了新世纪消防官兵肯钻研、敢创新的精神,我们将向你学习,将这种精神在特勤一中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