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6日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央行同时还宣布,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央行自今年9月份以来第四次下调利率、第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调整力度之重,为央行近年货币政策调控历史上所罕见。
专家指出,如此强力的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体现出国家提振市场信心、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意图。
下调力度历史罕见
彰显目前政策防通缩意图
“这是我国央行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以来的首次降息,调整力度之大,频率之快,为历史罕见。”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无论是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率,其调整幅度都超过此前市场的预期,特别是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的调整力度,为近十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历史上少有,它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防通缩的意图。”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副研究员张斌说。
央行在公告中指出,此举是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央行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强调,当前通货膨胀压力明显缓解,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防通缩已成近期货币政策关注重点。
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认为,近期我国高频率出台货币政策,切实表明现在全国是在“共度时艰”,重在解决防止经济下滑的重大问题。而如此大幅度的降息,表明央行遏制经济下滑的决心。
再度释放保增长信号
“此次货币政策大幅度的调整,表明了我国政府在全球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时对经济形势的一种应对,体现出政府力促经济发展的态度和决心。”社科院金融专家易宪容说。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金融危机正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国内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GDP增速自去年以来已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为94.7,比上月回落10.6点。而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企业调查问卷显示,反映海外需求的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反映国内需求的国内订单指数较上个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同时,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反映企业活跃度的10月末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跌至9%以下,为近年来最低。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在发达经济体不断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经济是否出现大起大落有所担心,而此次调整就是在向市场传递国家保增长的决心。”张斌说。
“这次降息具有巨大的‘告示效应’,表明国家将以巨大决心保证经济平稳运行,会对GDP的稳健增长和人们对经济的心理预期起到一定作用。”易宪容说。
张斌介绍说,从金融理论上讲,贷款利率的下调可以帮助企业减少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则有助于向银行释放更多流动性。二者相搭配,将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一些国家已经出现的信贷紧张和生产紧缩问题。
有利于夯实经济平稳发展基础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货币政策的大幅度放松,将为市场提振信心。与此同时,由于与以往相比此次货币政策属于非对称调整,还将有利于为今后经济平稳发展夯实基础。
庄健认为,除了政策力度大之外,此次政策调整的另一特点就是不对称调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调整,对中小企业、农业等给予更多的关注。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一些企业因缺少资金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经营困难。由于中小企业吸呐了社会90%以上的就业,因此,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将给社会就业带来更大压力。而农业生产事关几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此次政策调整体现出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农业生产倾斜的意图。
张斌指出,中小企业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因此,国家通过给予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的差别对待,可向中小金融机构释放更多流动性,并向中小企业打开信贷闸门。
“这次货币政策的非对称调整与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出台的十项措施相协调,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了夯实基础、保障民生。”张斌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11月26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