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领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 千里走单骑
献血救生人
· 80后工人舞台广阔
· 踩着时代的
步点创业
· 十年育名校
· 工资协商,商量好就和谐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1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0后工人舞台广阔
——访共青团十六大代表、宁波港桥吊司机竺士杰

本报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周 波
  竺士杰,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桥吊大班副班长、宁波市首席工人、省政协委员、共青团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在长期的桥吊操作实践中创造出“竺士杰操作法”,2007年获得省十大职工技能状元“金锤奖”,今年4月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5月22日,在奥运火炬宁波站的传递中,当第一棒的传递者——竺士杰接过圣火时,很多人眼前一亮:“听说他就是阿拉宁波的首席工人,今年才28岁。”

  此时,离竺士杰跨出技校大门不过10年。

  这是一位典型的“80后”青年。1980年出生的竺士杰,阳光帅气,充满活力。面对记者的赞许时,他略有所思,认真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竺士杰操作法”就是这样的成果。

  2007年6月19日,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决定,将由竺士杰自创的新式桥吊操作法,正式命名为“竺士杰操作法”。在宁波港的发展史上,这一做法堪称石破天惊。在评价这个决定时,宁波港集团一位负责人说:“在竺士杰这一代产业工人身上,有老一代工人勤恳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更鲜明的是新时代产业工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特质。”

  1998年,竺士杰技校毕业后进入宁波港集团。回忆起第一次上桥吊时的情景,小伙子至今记忆犹新,“驾驶室离地面42米,码头上的集装箱看起来如同一个个小匣子。时间一长,腿脚还有点发软。”

  竺士杰就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冲劲:第一个上桥吊的是他,最晚从桥吊上下来的也是他,疑问最多的还是他。天道酬勤,短短3个月时间,他的名字便屡屡进入公司桥吊司机月度装卸效率前三甲。

  稳坐“龙虎榜”的竺士杰有了新疑问:传统的操作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进一步提高效率了,“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操作手法呢?”

  这一次,问师傅,没有经验可循;跑书店,找不到答案。在各种质疑声中,经过半年的苦练,竺士杰自创的操作法诞生了:老操作法至少要经过4个过程才能开始吊具与集装箱间的“穿针引线”,用新操作法一般只要两个过程,一分钟能装卸50多个箱子。“更稳、更准、更快”,竺士杰全部做到了。

  很快,新式操作法就派上了用场。2005年,塞浦路斯籍集装箱船“地中海克里斯蒂娜”号在黄海海域发生严重碰撞。整整4天,竺士杰不分白天黑夜,吊具在他的控制下划出了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一会儿倾斜地插进狭小的集装箱间隙,一会儿扭转过来避开了装卸死角。最终,1735只集装箱全部被安全地卸到堆场。

  创新就是生产力。这套操作法立即在宁波港风行开来,桥吊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每小时提升了3个自然箱,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集装箱船只前来停泊。

  竺士杰得到了前辈们没有得到过的荣誉。2006年,竺士杰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这个称号以前是没有的,它说明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我们工人创新,我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强烈了。”他说。

  今年6月15日,赴北京参加共青团十六大的竺士杰和其他5位代表一起在中南海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第一个向胡总书记汇报了工作,也带回了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工人的殷切期望。“我现在深深感到,做一名新时代的产业工人,舞台很广阔。”竺士杰说。

  记者感言: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竺士杰的经历,既印证了伟大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改革开放,让中国工人更强大,也让中国更强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经典浙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 00003 80后工人舞台广阔 本报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周 波 2008-11-27 浙江日报000032008-11-2700025;浙江日报000032008-11-27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