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11月26日讯 (记者 袁艳)全省城乡规划体系中最高层次的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什么样子?这两天,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向人们展示了浙江今后的城镇面貌。
四大都市区,参与全球竞争
此次规划修编在对全省城镇空间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省未来“三群四区七核五级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
我省百姓关注的“四大都市区”随之浮出水面。规划指出,杭州、宁波、温州以及金华-义乌四个都市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门户地区,是带动全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省加快“四区”的创新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点地区。
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作为面向国际交流的空港门户,建设国际电子商务门户、国际休闲旅游中心、国际轻纺贸易中心和民营经济总部基地。
以宁波—舟山港作为面向国际贸易的海港门户,建设国际贸易口岸和国家海洋经济服务基地。
温州和金华—义乌都市区要合理分工,发挥在全球商贸信息服务和资本集散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对高端经济要素的集聚能力,分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小商品博览与交易中心。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在审议时提出,城市化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规划要体现理念人本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功能化、风格多样化、管理法制化。
省内3小时铁路交通圈
四通八达
在综合交通枢纽方面,规划提出要巩固杭州、宁波、温州3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同时进一步提升金华—义乌在国家层面的铁路和公路枢纽地位。
在交通网络方面,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义乌等城市为节点,建设服务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性骨干高速公路网络。以国家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为重点,形成杭州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主要城市的1小时铁路交通圈(城际轨道交通为主),建成省内3小时铁路交通圈。
委员们建议,在交通条件优化后,政府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也应充分考虑资源共享,强化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