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果树栽培成立专业技术服务合作社,“明春”的做法,在台州还是第一家。而在水稻等粮食生产领域,路桥的“服务外包”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
作为新生事物,“服务外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农户对民间技术服务机构的信任感需要逐步培养。”路桥农技总站站长季朝兵说,“更重要的是,农技服务‘市场化’后,公益性技术如水稻机插、病虫害防治等的推广是否会受影响,也是倍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路桥金清镇下梁村村民,李泽林最近几年的感受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光靠自己守着门前三分田可不行了”,而可行的路径是,“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化技术服务手段”。
李泽林的“天然优势”在于,全省首家由工商资本投资组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金穗”,就在下梁村。
2005年,下梁全村纯从农农户仅为10户,其中纯从事粮食生产的只有15人,占全村总劳力的2.1%。当时,村里的300亩耕地中,有近200亩出现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李泽林等3人的10亩早稻田,是金穗农机合作社接到的第一笔“生意”,他们将所有农活都交给合作社打理。据测算,合作社每亩收费409元,而采用传统人工种植成本约593元,亩均节省成本184元;机械化作业又使每亩增收50多元,两者合计,亩均增收234元。
另外的选择还包括,一旦李泽林有时间,可以自行承担日常田间管理,部分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化服务环节向合作社“点菜”。
今年春天,针对农民对病虫防治社会化服务的迫切需求,金清镇又成立了金绿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
“那些专业的机手,必须经过农业部门组织的植保知识、安全用药、病虫识别、防治技术和机动喷雾器操作等培训后才能上岗,每亩收费120元。”李泽林说,统一而又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不仅提高防治效率,而且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
李泽林的感受,在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得到了印证。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称,今年是农作物病虫害重发之年,“种类之多、虫量之大、密度之高,历史罕见”;然而,今年也是一个丰收之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已成定局,其中,病虫害防治挽回粮食损失800多亿斤。
在今年的“虫口夺粮”攻坚战中,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
路桥农技总站站长季朝兵介绍说,农业部已明确要求,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要从目前的5%提高到50%。对此,路桥“服务外包”中体现的市场化探索和专业化追求,恰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