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温州中学
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蕴
106年前,温州中学就诞生在秀丽的浙南大地上。从那一刻起,她就奔涌着独特的文化血脉。
被章太炎赞誉为“三百年绝等双”的国学大师孙诒让先生为了开启民智、富强国家,于1902年亲手创办了这所学校。这位大教育家既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学习,又注重学生国学根基的打造,既倡导学生投身社会活动,又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理念从此浸透在温州中学血液之中,成为每一个学子的文化禀赋——传统就这样深深地扎下了根。
于是名师从四方汇聚。刘绍宽、金荣轩、陈叔平、朱自清、贾祖璋开始倡导宽容博大的教风,开放自由的学风。各种社团随之诞生,1907年的乐群演说会,1923年的血波社、1930年的励志会、1934年的自然科学研究会和1935年的中国文学研究会、七月之火读书会、前哨剧团、战时歌咏团等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无数的学子通过扎实的学科学习和开放活泼的社团活动,走进了科学,投身于社会。
就是在这样的校园文化中,走出了苏步青、徐贤修、杨忠道、李锐夫、谷超豪等大数学家,走出了郑振铎、夏鼐、夏承焘、王季思、朱维之等大文史学家,走出了张肇骞、张淑仪、施立明、李启虎、陈式刚、张超然、王克明等12位著名院士。
温州中学的百年校史上,师资队伍最为鼎盛的时期要数金嵘轩先生担任校长的那个年代。应他之聘来任教者大多是学有专长的名师,为温州中学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在他任温中校长期间,以语文、英语、数学三门主科为例,语文教师有朱自清、夏承焘、伍叔傥等;英语教师有著名书画家马公愚、著名诗人刘延陵、夏鼐、樊祖鼎等;数学老师有陈叔平、杨霁朝、陈修仁等。可谓是名师云集,阵容不凡。
骄傲与光荣已成为历史,学校秉承“英奇匡国,作圣启蒙”的校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为培养领袖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发展宗旨,坚持在“学生自主发展”主线不动摇的前提下,进行了创新尝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漫步温中校园,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能使一所学校绵延百年而历久常青?与时俱进培养出无数各时期为社会需要并为世人交口称赞的精英人才?我们从温州中学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中探寻出她那深厚博大的文化精髓。
温州中学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让生活在其间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幸福和力量。
“人活在树木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和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舒服些。”哲人如是说。在温州中学,学生的生活是灿烂的。